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两种荧光探针DCFH-DA和Mito-SOXTM Red,发现对于大小鼠、新西兰大白兔、食蟹猴,活性氧自由基主要分布在腹白线等结缔组织上;同时对新西兰兔的镰状韧带进行染色,依据染色图像推测活性氧自由基在结缔组织内能够依靠胶原蛋白纤维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传导。为了进一步研究SD大鼠腹白线活性氧自由基分布规律,我们首先对易观察的腹白线进行匀浆处理,并将腹直肌作为对比,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种组织的活性氧自由基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等,从生化指标的角度进一步探究腹白线和腹直肌的活性氧自由基分布规律;其次对腹白线和腹直肌进行切片染色显微观察,例如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甲苯胺蓝染色等,从形态学和组织学的角度分析腹白线和腹直肌的活性氧自由基分布规律;最后进一步利用荧光探针显影的方法,观察腹白线组织上出现的特殊的荧光探针流动的现象。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SD大鼠的腹壁肌层上,腹白线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高于腹直肌,例如H2O2、O2-·和·OH;自由基含量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其他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GSH、NADH等;腹白线和腹直肌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调控活性氧自由基相关指标来调节与维持机体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保证机体内部的氧化还原状态平衡。2.HE染色结果表明腹白线和腹直肌内部的细胞排列方式存在一些差别;Masson染色结果表明腹白线内部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而腹直肌内部含量很少;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表明腹白线内含有一定数量的肥大细胞,而腹直肌内部含量很少;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腹白线内含有一定数量的成纤维细胞,而腹直肌内部含量很少;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少与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即腹白线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高,则内部的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可以根据细胞的数目,大致判断出该部位的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高低。3.DCFH-DA探针注射到腹白线上后,会出现流动的现象,且注射到腹直肌上后不会出现流动的现象;Mito-SOXTM Red探针注射到腹白线上后,会出现流动的现象,且注射到腹直肌上后不会出现流动的现象;流动现象具有方向性,由上至下即由近头端向近尾端流动;两种荧光探针的流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呈先加快后减慢的趋势。上述的结果表明活性氧自由基确实主要分布在腹白线上,还说明腹白线这一结缔组织可以传导荧光探针,为我们认识和了解结缔组织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