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女性就业方面,无论是就业规模还是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与男性相比,我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处于劣势,普遍存在着职业不平等的现象。本文就试图从宏观的视角,从职业总体上,探索中国女性的职业地位与男性相比是否还存在差异,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并且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起来,中国女性的职业地位处于何种水平和位置。本次研究中,我们从两性就业人数、就业模式、行业构成、职业分布以及职业高度等方面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结果显示,当前世界职业性别隔离现象依然普遍,且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突出。与男性相比,女性总体的就业状况仍处劣势,这表现为女性的总体就业率低于男性,并且男女两性有着各自的集中领域,存在明显的职业隔离现象;在职业高度上男女两性也存在差异,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普遍。女性在职场中不仅要面临“玻璃天花板”现象,较男性更难获得工作及升迁的机会,而且即便是在相同的岗位上,也仍然还要遭受不平等的薪酬待遇。同时,女性还比男性承担了更多的无薪工作。我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同时,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女性在求职时面临的不平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我国女性职业地位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女性就业的范围及规模都得到了极大拓展。而另一方面,取消就业分配制,经济组织用人自主性提高,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低学历、无技术以及生活在农村的女性,在职业上上升的通道变得越来越窄。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对我国女性的就业状况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国际比较,使我们对我国女性就业状况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从而为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女性就业地位提供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