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藏族是藏族中独特的一支,他们世居在“藏彝走廊”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生存环境闭塞而自然资源丰盈,其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都自承一脉,有着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藏族民居的营建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凝结着历史实践中白马藏人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并遵循生活生产方式、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的营建智慧。在村镇建设和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白马藏族被逐步发掘、研究和开发,聚落逐步变迁,民居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另外,汶川大地震和近年频发的地震也对当地民居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白马藏寨的现状民居风貌杂糅,正处在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的对话阶段,研究白马藏族民居的营建智慧,并提出相应的更新设计策略,能够从根本上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同时更好地为新建民居提供专业引导,对民居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本文以甘肃省文县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对几个典型村寨走访调研和十几栋典型民居详细测绘的基础之上,综合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调查、类比、归纳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各个典型村寨和其民居的营建特征。文章首先对白马藏族的区位和区域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习俗、经济类型和生活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它们是民居营建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文章对白马藏族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白马河流域白马藏族民居三大基本类型;在背景研究和民居类型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主要从民居的选址与功能布局、营建体系、营建技艺三个方面研究了白马民居的营建特征,并进一步进行了传统民居的营建智慧体系建构,进而从传统和传承演绎两个层面分析了营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文章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民居的营建更新原则与更新优化策略,并进行了更新设计探索,提出了更新设计方案与技术优化措施。通过本文对白马河流域白马藏族民居的营建研究,以期找到保护、传承和更新该区域白马民居的切入点,保证白马藏寨良性地生存和发展,并“以小见大”地引发更多对白马民居的关注和专业引导,同时,为保护我国民居的多样性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