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河流域藏族民居的营建智慧与更新策略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藏族是藏族中独特的一支,他们世居在“藏彝走廊”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生存环境闭塞而自然资源丰盈,其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都自承一脉,有着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藏族民居的营建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凝结着历史实践中白马藏人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并遵循生活生产方式、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的营建智慧。在村镇建设和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白马藏族被逐步发掘、研究和开发,聚落逐步变迁,民居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另外,汶川大地震和近年频发的地震也对当地民居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白马藏寨的现状民居风貌杂糅,正处在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的对话阶段,研究白马藏族民居的营建智慧,并提出相应的更新设计策略,能够从根本上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同时更好地为新建民居提供专业引导,对民居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本文以甘肃省文县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对几个典型村寨走访调研和十几栋典型民居详细测绘的基础之上,综合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调查、类比、归纳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各个典型村寨和其民居的营建特征。文章首先对白马藏族的区位和区域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习俗、经济类型和生活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它们是民居营建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文章对白马藏族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白马河流域白马藏族民居三大基本类型;在背景研究和民居类型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主要从民居的选址与功能布局、营建体系、营建技艺三个方面研究了白马民居的营建特征,并进一步进行了传统民居的营建智慧体系建构,进而从传统和传承演绎两个层面分析了营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文章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民居的营建更新原则与更新优化策略,并进行了更新设计探索,提出了更新设计方案与技术优化措施。通过本文对白马河流域白马藏族民居的营建研究,以期找到保护、传承和更新该区域白马民居的切入点,保证白马藏寨良性地生存和发展,并“以小见大”地引发更多对白马民居的关注和专业引导,同时,为保护我国民居的多样性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规划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总纲,在建设中所起到得作用不言而喻。在规划思路上,存在“正规划”、“反规划”两种理念。“正规划”
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平台,美术馆展示各类艺术形式、关注前沿艺术信息并普及宣传;作为美术事业发展链条中的一环,美术馆不仅对美术史进行梳理,而且也承担着展示特色艺术、宣传
在建筑领域,以信息技术以及复杂性科学为依托的参数化设计正作为一种最前沿课题,逐渐挑战着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参数细分、统筹规划、建立联系的设计方法带来了更加便捷、可控
建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技术与艺术的集合体。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当代建筑正面临着传统文化的缺失与断层问题。山水城市精神源自鸦片战争前我国封闭自主所形成的朴素
东北地区中型铁路客站的发展伴随着铁路技术的传入,经历了传入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4个阶段。铁路客站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也呈现了许多急需改进的问
学位
加气混凝土外墙自保温体系具有耐久性好、防火安全性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已在寒冷地区得到应用。但随着75%节能标准的颁布实施,墙体热工性能的大幅提高,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以“人情化”的设计作品闻名,这种设计理念同样贯彻在其细部设计之中,通过观察和学习这些细部处理手段,可以更好体会其设计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论文
学位
江汉平原当代民居近几年更新的速度特别快,现状犹如沉积岩中的标本,清晰的反映出农村匠人和居者在长期探索中不断尝试的痕迹。但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新民居丢掉了原型,陷入对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