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丸处理技术被普遍应用于铸造件生产的后续表面处理,最初抛丸处理主要应用于钢铁等重金属的表面清理,所以抛丸处理也被成为抛丸清理,随着轻量化进程的发展,大量铝合金零件的生产需要抛丸处理。对铝合金件的抛丸处理不仅限于清理其表面,更主要是对零件进行表面性能的强化,比如:改变表面形貌、粗糙度的改变、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但抛丸处理工艺对铝合金铸件表面状态影响还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ADC12铝合金挤压铸造件为试验对象,研究了18种不同抛丸处理工艺对ADC12铝合金挤压铸造件的表面形貌、表面硬度、粗糙度、强化层厚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抛丸处理后ADC12铝合金挤压铸造件表面硬度由100HV提高到112.7-163HV范围,粗糙度由Ra1.600提高到Ra2.480-6.515范围。影响规律为:试样粗糙度随抛丸时间增加而略有提高,随抛丸速度的提高而提高,0.45mm和0.25mm两种直径钢丸对试件粗糙度影响差别不大。粗糙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在抛丸时间400s工艺中出现。试样硬度随抛丸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随抛丸速度的提高而提高,钢丸直径大的工艺试样表面硬度高。影响试件硬度的工艺由主要到次要的排序为:抛丸速度、抛丸时间、钢丸直径。抛丸后ADC12铝合金挤压铸造件表面的硬度与粗糙度成正比关系。抛丸后试样表面硬度在主要由表面的强化层厚度、断层、颗粒组织决定。凹坑的深度和形貌起伏也间接体现出抛丸强化层厚度,凹陷越大试样表面硬度越高。凹坑深度增大、强化层厚增加和表面缺陷程度的增大使表面更容易形成大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Ra,从而使表面粗糙度增大。硬度梯度数据可以显示抛丸强化层厚度,强化层厚度最小值为0.22mm,最大值为1.12mm,试验面硬度越高的试样其强化层厚度越大,抛丸工艺对硬化层厚度影响跟随对硬度影响规律。抛丸处理能有效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经抛丸试样残余应力由未经抛丸的4.30MPa提高到7.64MPa。试件表面残余应力随抛丸速度、钢丸直径、抛丸时间的提高而增大,抛丸速度为主要因素。抛丸处理能够改善工件表层拉伸性能,但不会改变内部组织和缺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