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系统是评价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从对话角度研究语篇的人际意义。虽然人际意义是学术语篇的重要功能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学术语篇的人际资源也有所分析,但深度不够且大多集中于学术语篇的某一部分,对英语母语使用者和英语学习者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则更少。 本研究以介入系统为理论基础,对中美硕士英语学术论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词汇语法层面的使用特征以及人际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的具体问题是:(1)中国硕士和美国硕士的英语学术论文中介入资源有何分布特点?异同点是什么?(2)中国硕士和美国在采用介入策略的词汇语法方面有何特征?(3)他们是如何利用这些介入资源实现人际意义的? 研究从PQDT和CNKI网站分别选取10篇英语硕士学术论文(作者分别为美国硕士和中国硕士),自建两组语料库,结合语境对语料库中的介入资源进行人工标注。同时,该研究借助AntConc Corpus Analysis Tool,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组语料库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词汇语法实现形式以及所要实现的人际意义。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首先,关于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中美硕士多运用多声资源来论证观点。多声资源在两组语料中各自占94.4%和86.2%。此外,单声也是介入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硕士多采用断言和具体解释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立场,而中国硕士则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断言直接表明自己立场。在多声资源中,中美硕士偏向于使用更多的扩展资源,中国硕士则相反。数据显示,扩展中的归属资源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分别占介入总资源的41.2%和25.3%。至于收缩资源,两组语料中否认资源所占比重很大程度上超过公告资源,分别高出13.7%和21%。在否认资源中,美国硕士更倾向于使用对立,中国硕士则倾向于使用否定。在公告资源,中美硕士都多选用背书来表达观点。 其次,就介入资源的实现形式而言,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美国硕士使用的词汇手段更加多样化。另外,两组语料库中的两种主要介入资源(归属和反对)的典型句法模式可以归纳为:(1)研究者+转述动词(认知类动词、篇章类动词、研究类动词)+that从句(宾语从句);(2)Itbe+被动语态+that从句;(3)状语成分(According to)+研究者/理论+主句;(4)Although/Though/Even/though+让步状语从句+主句;(5)小句A+however/but/yet/+小句B。 最后,关于人际意义,中美硕士运用了这些介入资源尤其是多声资源以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单声资源主要用来陈述假说和研究背景或者用来解释某一术语的定义。多声资源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空间被扩大或者被缩小。一方面,扩展资源(归属和接纳)允许其他声音的存在,使得语篇对话性更强和更具有包容性,从而使得语篇更客观。另一方面,收缩资源(否认和申言)缩小了对话空间,说服读者去接受语篇所传达的观点,因此文章的可信度得到了提升。 本研究不仅扩大了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的应用领域,而且为学术写作提供一定的教学启示,即培养学生在学术语篇中介入资源的使用意识和能力以及帮助他们与读者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