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由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引起的在我国玉米产区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研究该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对于持续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MAPK途径是植物病原真菌接收外界信号、调控致病因子表达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为此,本文以MAPK基因Pmk1为对象,研究该基因调控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致病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特点。首先,成功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中克隆了与Pmk1基因高度同源的Clk1基因,该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全长1271 bp,包含4个内含子,编码352个氨基酸。为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对该基因进行了敲除试验,获得的两个Clk1基因敲除子均具有相似的特征。与野型菌株相比,敲除子表现为:白色气生菌丝多;在培养初期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速度达到或超过野生型菌株;易受低温抑制;不产生分生孢子;丧失侵染玉米离体叶片能力;可侵染受损的玉米叶片,但侵染速度减缓;细胞壁降解酶(PG、PMG、Cx)和毒素活性明显下降,但在色素性状上没有显著变化。敲除子形成一种类似厚垣孢子结构,推测可能与病菌致病力减弱有关。因此,Clk1基因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结论也再次证实了该MAPK途径在调控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上具有的保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