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不只是简单的对象反映和某些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意识,意识的本质是被社会生活所决定的,意识是对具有社会规定性的主客关系的反映。坚持世界本质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从根本上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批判不可知论和怀疑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意识生成中的主体性首先是建立在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确立起自身的对象物,形成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而且对象意识是以自我意识为中介的,同时也是事实认识和价值意识的统一。不仅人们的意识内容受到社会历史的限制,而且人们的意识产生和意识主体性的发挥依靠社会提供条件。强调物质条件客观性和物质生产基础性,同时不能忽略意识主体性的能动方面,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主体是具有的价值追求和目的的主体。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中的主体性问题。 面对各种唯心主义思潮的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意识生成中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有利于完整和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推进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