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走向大众化。近十几年的高校扩招,也使得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各高校就业社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就业社团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技巧、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采取“自服务体”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踊跃加入,就业社团在促进学生就业中发挥着引领、带动、服务等重要作用。就业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外学习就业知识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高校就业课程的重要补充之一,其特殊性决定了作为非政府性、非盈利性的学生组织迫切需要规范管理。高校就业社团弥补了高校课外就业指导不足、扩充了大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和职场综合素质、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辨别就业机遇,准确把握就业时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实现其更高质量就业。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采用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六所高校就业社团及社团会员进行调查,并且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目前的高校就业社团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随着社团人数的不断增多,功能的不断增强,作用的不断扩大,社团的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学校对就业社团的资金投入少,使得学生们在组织相关活动时畏首畏尾,无法将自己的热情和才情尽情挥洒;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规范的干部任用机制、社员的奖惩机制、会费管理机制、社团指导老师的聘任及考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就业社团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阻碍高校就业社团的健康发展。其次,引进CORE模型,学习并掌握CORE模型的内容范畴。CORE是cohesion、organization、resourcefulness、energy这四个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凝聚力、组织、智慧、能量,其中凝聚力包括信任、参与、分享、共同的任务和价值观,组织包括清晰的目标、策略、高效的结构,智慧包括必要的工作知识和技能,能量包括与态度相关的动机、毅力和开始实施,这四大因素对学生社团的高效运行非常重要,它们涵盖了维斯保德以及其他组织理论所提到的各种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基本因素。该模型的基本前提是:如果学生社团有其合适的发展环境,那么它就能成功地运行,社团成员的满意度就会很高。利用 CORE模型解决高校就业社团中所存在高校就业社团管理体制欠规范、高校就业社团活动内涵欠丰富、高校就业社团发展所需物质条件欠提供的问题,提出优化运行环境,增强就业社团组织凝聚力;整合外部资源,助推就业社团成功运行力;强化自服务体,提高就业社团学生参与度等有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