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最早产生于1995年江苏省丰县实施的“雏鹰工程”,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上升为国家级工程,开始在全国推广。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等。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政策绩效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 本文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大学生就业作为政策绩效的一级指标,把大学生村官、乡村干部、村民三个主体作为调查对象,来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以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目标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检验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目标函数法验证政策绩效的总体水平和政策绩效的三个一级指标,主成分分析法主要验证政策绩效的三个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验证政策绩效总体水平,最后把三者验证结果相互印证并做出总结。结果显示,大学生村官政策总体绩效一般,尤其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建设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是与政策制定的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不理想,本文对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分析每个因素对政策绩效三个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亦即要在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