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线磁控胶囊内镜对食管及胃部黏膜观察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系线磁控胶囊内镜(string magnetically guided capsule endoscopy,SMGCE)观察食管及胃部黏膜的安全性、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欲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系线磁控胶囊内镜组(n=30)和传统磁控胶囊内镜(magnetically guided capsule endoscopy,MGCE)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时间、食管检查时间、胃腔检查时间、整体检查时间、气泡对食管的干扰程度、胃内清洁度、齿状线可视度分级、胃内主要解剖结构可视度分级、检查相关不良事件、不适症状及评分的情况。结果:⑴本研究的6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为51.2±16.7岁(21-9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60例患者中,恶心3例,嗳气6例,反酸烧心8例,进食后梗阻感1例,腹痛29例,腹胀6例,腹泻1例,以上包括两种症状的患者7例,健康体检者1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⑵SMGCE组与MGCE组在胶囊吞服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11.10±7.29s vs.17.23±10.83s,P=0.058),SMGCE在食管检查时间(222.57±105.47s vs.49.50±34.90s)、胃腔检查时间(22.68±6.04min vs.14.91±5.13min)、整体检查时间(27.12±6.25min vs.15.97±4.90min)方面均较MGCE明显延长(P<0.05)。⑶SMGCE组气泡干扰程度A级8例(26.7%)、B级18例(60%)、C级4例(13.3%);MGCE组气泡干扰程度A级6例(20%)、B级14例(46.6%)、C级5例(16.7%)。SMGCE组分别有30例(100%)、28例(93.3%)、19例(63.3%)患者在至少两个象限、三个象限、四个象限观察到齿状线;MGCE组共21例(70%)患者可观察到齿状线,其中在至少两个象限、三个象限、四个象限观察到齿状线的患者分别有9例(30%)、6例(20%)、1例(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MGCE组齿状线的可视度明显优于MGCE组。⑷SMGCE组胃内整体清洁度A级8例(26.7%),B级11例(36.7%),C级10例(33.3%),D级1例(3.3%);MGCE组胃内整体清洁度A级10例(33.3%),B级15例(50%),C级4例(13.3%),D级1例(3.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2)。SMGCE组,整体胃黏膜可视度优秀(100%)10例(33.3%),良好(>75%)14例(46.7%)、中等(50%~75%)6例(20%);MGCE组,整体胃黏膜可视度优秀8例(26.7%),良好18例(60%),中等4例(13.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1)。SMGCE组贲门的可视度优于MGCE(100%vs.80%),而胃窦、胃角、幽门的可视度低于MGCE组(80%vs.100%,80%vs.100%,83.3%vs 100%,P<0.05)。⑸SMGCE检查过程中,咽喉部不适评分最高(0.63分),主要发生在系线牵拉过程中。在系线取出过程中,有80%(24/30)的患者认为无明显不适,16.7%(5/30)的患者认为存在轻度不适感,仅3.3%(1/30)的患者认为存在严重不适。SMGCE检查整体不适评分的平均值为0.6分(0-3分),90%(27/30)的患者无不适感或仅有轻度不适感。结论:系线磁控胶囊内镜对食管及胃部黏膜的观察是安全的、可行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于不能耐受传统电子胃镜或存在相关禁忌的患者,系线磁控胶囊内镜可作为胃镜检查之外的良好补充进行上消化道疾病的筛查。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不同Mo靶电流下制备了 NbN薄膜和NbN/MoN纳米多层膜,Nb靶电流恒定为4A,Mo靶电流1~4A,并且制备了调制比为η=1.5,不同调制周期的NbN/MoN
本文讨论了两类耦合梁方程组在非线性边界条件下解的长时间动力行为.全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要叙述了无穷维动力系统的背景介绍和某些非线性弹性梁的初边值问题以及本文所要讨
菌糟(SMS)是蘑菇生产工业的副产物。由于其生物活性,用菌糟作为农业生物肥料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生物肥料已被确定为化肥的替代品,以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以维持良好的耕作
目前,古植物学中角质层的研究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原位角质层中,对于分散角质层的研究还比较少。从分散角质层的表皮特征着手研究,不仅在分析地层,古生态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通过与同一套地层中的大化石对比,来对研究进行拓展,还能根据微观结构来推测它属于哪些母体植物群,从而更好的研究煤层。并且分散角质层还有着可以重复取样的优点。本文研究的化石采自甘肃永昌龙首山地区乌拉尔统山西组,野外采集的化
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蛋白在低pH值和低离子强度下,高温长时间加热可以形成淀粉样纤维聚合物,纤维聚合物在形成过程中,首先会经历初级成核过程,形成均相核(初级核),后经历二次成核过程,形成成熟纤维(二次核),对于纤维自组装的机理、聚合动力学等有较多的研究,但缺乏2种核诱导的功能性研究。故本课题研究了用不同方式处理乳清浓缩蛋白改变其结构,使聚合形成常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是其固态电解质通过传导氧负离子O2-从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全固态器件,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新型发电装置。传统意义上的SOFC工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以睾酮水平反应雄激素水平,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
目的 评估碱性磷酸酶(ALP)与白蛋白(ALB)比值(APA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
梁方程是一类常见的偏微分方程,有关其解的长时间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两类耦合梁方程组在齐次边界条件下解的初边值问题.利用Galerkin方法、不等式技巧、Sobolev空间理论、验证紧性的方法及半群理论证明了两类耦合梁方程组解的存在唯一性和整体吸引子的存在性.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关于梁方程的研究背景、现状及本文主要内容.第二章列出了本文所用到的基本定义、重
本文研究了具有有限对数增长级亚纯函数的性质与应用,首先研究的是有限对数增长级的亚纯函数的一些函数积与和的对数增长级的性质,接下来利用有限对数增长级亚纯函数的性质和q-差分形式的Wiman-Valiron理论得到了线性q-差分方程亚纯解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本文具体安排如下:第二章介绍Nevanlinna理论,差分Nevanlinna理论.第三章介绍q-差分方程,q-差分Nevanlinna理论.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