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1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其本义是“思考”。在漫长的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想”由最初表示“思考”的心理活动动词发展演化出了多个义项。此外,由“想”构成的词语及结构随着“想”语义的虚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促进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想”的意义和功能的复杂性,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在综合考察众多学者对“想”的研究基础上,对“想”的句法语义、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与细致分析,并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澄清引起“想”语法化的诱因和机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说明了现阶段语法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想”的研究现状,并对“想”的语法化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其语料来源分别作了说明。第二章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对“想”的语法化结果进行了考察,将“想”的义项,由“想”组成的词语和结构在句法、语义方面进行描写与分析。第三章对“想”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历时考察,包括“想”的语义演变,由“想”组成的词语、结构的词汇化过程、语法化过程。并从句法位置、主观化、重新分析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想”语法化的动因及其机制。第四章对话语标记“我想”、“你想”的特征及语用功能进行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还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吴骞是清代乾嘉时期江浙一带的著名藏书家,同吴门黄丕烈并称于江南。他出生在一个“贾而好儒”的盐商之家,早岁以诗名著浙西,酷嗜收罗古籍秘本,勤于校勘,并最终厚积薄发,成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导游队伍不断壮大,导游员如何更好地使用专业化的导游语言,使旅游者得到满意的服务,已成为导游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使得对导游语言的研究显得迫切而重
教师是文学形象长廊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篇论文重点梳理了从五四时期到左翼时期作品中教师的困惑、产生困惑的原因及其寻找出路的代价和苦痛。  论文的上篇以传道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