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述德”之名源于《文选》,是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德”兼具品德和行为二义,“述德”是对祖上之德的称颂。“述德”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崇祖尚贤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述德”之名源于《文选》,是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德”兼具品德和行为二义,“述德”是对祖上之德的称颂。“述德”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崇祖尚贤价值观念的体现,与浓厚的家族意识密不可分。“述德”题材可远溯至西周的青铜器铭文,在《诗经》中更是蔚为大观,《大雅》中《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周颂》、《商颂》等诗作中皆有“述德”内容,作为题材渊源,为后世“述德”之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而在门阀观念愈益鲜明的背景下,汉魏六朝诗之述德呈现出新的特点。汉魏六朝诗歌发掘了“述德”的多重功用,曹植之《责躬》,陆机、陆云的兄弟赠答诗以“述德”示兄弟之情;韦玄成、傅毅、曹叡、薛莹、潘岳作“述德”以自勉;韦孟以“述德”劝诫;陶渊明《命子》以“述德”勉励子弟;沈约则以“述德”求提携。汉魏六朝诗歌多以四言述祖德,承继了《诗经》的经典体式和风雅格调,使题材典正隆重的特质得以恰当表现。谢灵运独以五言述祖,既具时代特色,又保持了题材的典雅特质。汉魏六朝诗之“述德”有稳定的结构模式,多出现于篇首,结构承袭《诗经》,一般先溯祖先渊源,再述父祖之德。在艺术表现方面,因有崇祖情结,故父祖形象颇为高大,多用溢美渲染,致使诗歌中的父祖形象与史实存有一定差距。汉魏六朝之“述德”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以“述德”为切入点,可窥诗人的隐秘心态,新的解读或许能更为全面地还原真相。如以曹植《责躬》为关注点,以“述德”探究曹植后期的心态,可以看出对其父的深切怀念,对其兄的手足情深,对建功立业的充满渴求,构成了曹植后期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从谢灵运作《述祖德诗》则可在貌似骄傲自豪的语气中,读出伤感与失落,联系其创作背景可见其心态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伊赫瓦尼教派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19世纪末由甘肃河州东乡族著名的阿訇马万福创建,是受到沙特的瓦哈比耶学派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中的革新派。其阿语意为“遵
陶樑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清代诗人,他一生在京畿地区为官三十八年,在此期间,陶樑召集四方才俊,交游唱和、饮酒赋诗、整理资料、编纂书籍,他所引领的文学活动
本文通过解析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的道德诉求和道德规范、"诚信"理论、"反求诸己"的道德自律意识和"养吾浩然之气"的崇高人格追求理论为出发点,结合民办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
英语的动词可分为瞬时体动词和持续体动词。瞬时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其开始和结束只限于一个极有限的时间内,可能瞬间即行终了。持续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没有终了的,没有止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规范作业管理、优化资源、提高课程的管理和教学质量,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作业管理系统。系统可将作业和课程资源存储在云服务器中。教师
作为70后作家群体的代表人物,乔叶在散文和小说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在小说创作领域。乔叶的小说创作从女性视角出发,立足于当下社会现实,对两性情感进行深入探究,对
徐坤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积极进取的女作家,她以多变的创作风格和调侃式的语言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不仅为她的创作提供灵感,还成为她的书写对象。论文以徐
随着时代的进步,“健康”已然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种基本人权。这种权利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更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往更深层次说,它甚至关系到社会经
在上一轮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抓提高,促进步,深入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和立达学院的校情,围绕提升办学层次、加强内涵建设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
为满足广播环境下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和认证性需求以及消息收发双方的匿名性,本文提出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匿名混合签密机制,满足收发双方的匿名性保护需求,并且接收者具有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