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基于周仲瑛教授“瘀热”理论指导和导师吴勉华教授的临床经验基础,运用益气养阴、凉血散瘀的治法,拟定食管癌放疗期间常用中药处方加减,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客观评价中医药在干预食管癌放疗期间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最终收集病例数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放疗基础上口服以“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拟定的中药处方,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观察从放疗开始日起,至放疗结束1周止。比较两组在中医症状、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KPS体力状况以及体重之间的差别。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医症候改善比较:治疗组患者进食梗阻,吞咽疼痛,倦怠乏力,大便干结治疗前后较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口干欲饮,自觉发热治疗前后较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放射性食管炎比较: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治疗组为85.2%,对照组为100%。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分级比较方面,治疗组发生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髓抑制比较:治疗组出现骨髓抑制0度14例,Ⅰ度8例,Ⅱ度6例,Ⅲ度1例,总发生率为52%,对照组出现骨髓移植0度4例,Ⅰ度12例,Ⅱ度11例,Ⅲ度2例总发生率为8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KPS体力状况比较:治疗组放疗前后体力增强和稳定的共有25例(86.2%),而对照组为16例(55.2%),治疗组放疗后体力状况下降的有4例(13.8%),而对照组为13例(44.8%),两组比较经卡方检验,X2=6.685,P=0.0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体重比较:治疗组放疗前后体重改变共有23例(79.3%),而对照组为18例(62%),治疗组放疗后体重改变下降的有7例(24.1%),而对照组为11例(37.9%)两组比较经卡方检验,X2=2.219,P=0.364(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能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中医症候,尤其在改善进食梗阻、吞咽疼痛、大便干结、倦怠乏力方面。减轻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在体重变化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