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抑制作用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中药领域探讨莪术油提取方法及其注射液对猪细小病毒(PPV)病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防治PPV病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广西莪术油,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粒度60目、温度55℃、压力25Mpa。气相质谱联用(GC-MS)分析广西莪术油,含有莪术醇、莪术酮、榄香烯等成分。所得莪术油,制备成终浓度为1%的莪术油注射液。以1%莪术油注射液作用于PK-15细胞,细胞病变法(CPE)测得最大无毒浓度(TC0)为62.5μg/mL,半数感染浓度(TC50)为125μg/mL;染料法(MTT)法测得TC0为28.67μg/mL,TC50为49.33μg/mL。根据MTT法毒性结果设计三种不同加药方式,以探讨莪术油对PPV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作用方式的抑制病毒效果最好,其体外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813μg/mL,90%有效抑制浓度IC90为4.123μg/mL,治疗指数为31;与病毒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作用方式,探讨莪术油注射液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抑制PPV增殖的作用规律。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病毒对照比较,在作用后2-12h内对病毒的DNA拷贝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后,PPV DNA拷贝量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5h PPV DNA的拷贝量最大,差异极显著(P<0.01)。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莪术能有效得到高质量的莪术油;莪术油注射液抗病毒试验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作用效果最好;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在疫苗免疫失败或有野毒感染情况下可用4.123-28.67μg/mL莪术油注射液进行PPV病的防治。
其他文献
欧洲鳗鲡是我国最主要的鳗鲡养殖品种。自引进中国后,养殖规模和密度不断扩大,随之,日渐多发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为了探知欧洲鳗鲡的免疫生物学特点,本研究结合组织形
孔雀石绿(MG)是一种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由于其抗菌效果好,价格便宜,容易获得,曾被广泛地用于水产养殖中。但是由于其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禁用药。目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调查了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在2008年河南省郑州周边收集分离的120株鸡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同时检测了16S rRNA甲基化酶
本研究从乌鳢养殖池塘底泥中采集样品,经过富集后运用2种方法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除磷菌株D2。对其聚磷颗粒染色发现该菌株为聚磷菌,经16S rRNA鉴定其为肠球菌(Enterococcus sp.)
学位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ultocida)属于牛群常见机会致病菌,现以A、B型两种血清型在国内流行,致使我国养牛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A型P.multocida在牛群经长途
附红细胞体在伯杰氏手册中被划分为立克次氏体,但目前国际上根据其16sRNA序列,普遍认为应属于支原体。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 M.suis)是一种寄生于猪红细胞上的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