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环氧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料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树脂灌浆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灌浆料。但是,环氧树脂灌浆料具有环氧树脂产品普遍共有的缺点:固化物柔韧性差、脆性大、不耐冲击。因此必须对环氧树脂灌浆料进行改性增韧。一般适用于增韧环氧树脂(EP)的方法也都适用于环氧树脂灌浆料的增韧。本论文的增韧途径是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液体橡胶,并考察其对环氧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灌浆料的增韧改性效果。  本文首先合成了四种分子量的端环氧基聚氨酯(ETPU)并对其进行了表征。ETPU的制备分两步: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NCOPU)的合成与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对NCOPU的封端。温度对NCOPU合成反应影响显著:反应温度上升10℃,制备NCOPU700,NCOPU1000及NCOPU2000所需的反应时间减少为原先的1/5,1/2及3/5。IR谱图中1757cm-1、1728cm-1处的强吸收峰是ETPU中恶唑烷酮杂环的酯基特征吸收峰。与此相对,1HNMR谱图中3.5ppm、4.16-4.19ppm以及6.77-7.64ppm的核磁共振峰分别代表恶唑烷酮杂环上的亚甲基、连接在苯氧基上的亚甲基以及芳香苯环上的氢。IR与1HNMR谱图表明ETPU制备成功。  其次,本文研究了ETPU的分子量及添加量对ETPU/EP二元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ETPU1000,ETPU1500及ETPU2000的加入均可显著提高二元体系ETPU/EP的冲击能与拉伸强度,三种分子量ETPU所对应的最大拉伸强度分别为59.6MPa,60.4MPa和59.5MPa,所对应的最大冲击能分别为26.7kJ/m2,25.9 kJ/m2和28.3kJ/m2;ETPU700的加入反而降低了二元体系ETPU/EP的冲击能与拉伸强度。四种分子量ETPU对应的二元体系ETPU/EP的模量均在450MPa左右,远低于纯环氧树脂的720MPa。DMA测试表明二元体系模量的下降可归因于ETPU的柔性分子链进入到固化物的刚性网络中,降低了交联网络的刚性。基于此,本文又尝试在二元体系中引入刚性无机粒子OMMT来增强体系的模量,结果显示ETPU/EP/OMMT三元体系的刚性增加,但其冲击能大大降低,即引入OMMT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  最后,本文研究了环氧树脂种类、固化剂种类、固化剂添加量对环氧树脂灌浆料的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MS1085C固化环氧树脂速度最快。继而考察了以MS1085C为固化剂时,ETPU1000的含量、环氧树脂种类、固化剂含量对环氧树脂灌浆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灌浆料的最优配方为:Der331为环氧树脂,MS1085C添加量30phr,ETPU1000添加量3phr,此时所的的灌浆料的拉伸剪切强度、压缩强度以及拉伸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2MPa,120MPa及10%。
其他文献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门头沟、房山等西部地区位于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西郊的发展建设对北京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
该文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双悬臂梁试样(DCB)、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7075铝合金的晶界微观结构与应力腐蚀开裂(SCC)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就因为氧化亚铜的直接能带结构,高效,价格便宜及丰富的原材料等诸多优点而对氧化亚铜作了很多研究。磁控溅射法,高温氧化法以及阳极
课题主要研究了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体镍,并对其在金刚石工具制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脉冲电沉积机理及动力学分析,为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SEM,XRD分析和相应
有序介孔材料在吸附、分离、催化和组装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广泛应用.该论文围绕介孔材料上无机物的组装这一重要课题,用不同的组装方法实现了不同种类的无机物在介孔材料上的
硼掺杂有序介孔炭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质、可调的孔道结构,其在能量储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硼元素的引入会干扰自组装过程,影响介孔炭材料的结构有序性,对炭材料
该文针对花键衬套等温复合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的研究,为花键衬套成形提供了一些可靠的理论基础、优化了模具设计,选出了最佳的成形工艺参数.应用专业体积成形商业
精细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新思想,其应用前景已在国际上形成共识,本文在充分了解精细农业及其农田信息处理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
本论文以(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DOWFAX2A1)和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BASF J-678)为乳化剂,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聚合单体(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