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视角下村域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高碳化背景下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减少因农业碳排放带来的环境破坏,探寻农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低碳农业的概念被学者提出,而低碳农业规划作为低碳农业发展的指南,已成为规划领域内的重点研究方向。但较多的低碳农业规划仅仅是对农业产业和用地空间进行规划布局,较少涉及到技术层面或生产方式的改变,特别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参考。基于以上考虑,文章拟将农业生产及生产标准纳入低碳农业规划中,力求构建村域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的标准体系,为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向低碳方向转型提供一定的思路。论文主要选取了陕西省泾阳县滑里村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及相关规范和标准,构建村域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的标准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滑里村实际情况进行低碳农业规划。同时,文章试图通过构建以碳效应作为评价标尺,将其引入到低碳农业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基于碳减排的视角核算滑里村在现在农业发展方式下的碳排放量,并与规划后的低碳农业碳减排预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论证村域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标准体系的切实可操作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揭示标准化视角下的村域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的方向,进而引导农户生产行为方式的转变,并提出村域低碳农业发展与规划的政策建议,期望其对低碳农业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现状分析得出案例村农户更注重农业生产效益、对低碳农业内涵认识不足,且低碳农业技术等采用差异较大等问题,但是现状分析无法准确的评估村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碳核算是验证是否“低碳”的最好方法。(2)通过调研案例村的农业现状和碳核算分析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生产项目的选择是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而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引起高碳排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标准。(3)文章构建了村域低碳农业发展与规划的标准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场地及建筑建设标准、能源设施建设规划标准、交通道路建设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标准、沼气池建设标准、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标准和耕作标准、灌溉标准、化肥施用标准、农药施用标准、农膜使用标准、农业机械使用标准、畜禽粪便处理标准等。(4)文章将碳排放效应作为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效果的衡量指标,通过对标准方案实施前后进行核算,论证了文章构建的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低碳性,也证明了该标准体系对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5)文章将碳排放核算用于不仅证明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标准的低碳效果,同时也说明如果相关部门将碳排放核算纳入评价低碳农业发展与规划的绩效考核中,即将取得的碳减排成果量化,这将是低碳农业规划发展的重要创新。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不同于以往,新的市场需求决定着新型行业的改革、升级,而数字出版编辑行业正是在这种潮流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然而,新时代下,机遇与
钱仁康,(1914—2013),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江苏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41年毕业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曾任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确定步长对弓箭步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针对四种不同步距(50%、70%、100%、120%腿长),分析其对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包括: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屈曲角度,屈伸力矩,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腓肠肌的激活情况以及膝关节髌股关节应力。研究方法:本实验筛选了北京体育大学20名健身健美专项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3.9±3.7,平均身高为175.1±4.9),以受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NLRP6)的表达情况,研究过
乌克兰是黑海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产地之一。乌克兰拥有广袤富饶的肥沃土地,富含黑钙土(或黑土),其黑钙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小国,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在这
随着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单纯依靠农民的单打独斗个体经营的局面,己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要求。为顺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农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告知随访管理,对相关服务可及性的影响,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县,每县将50例自2008年进入
企业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的外包项目,规避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项目实施的效果就成为正在进行或有计划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改变了城市下垫面条件,使得区域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