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夫之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有丰富的美育思想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本文围绕王夫之的理想人格与他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他的美育思想与美育观。从其气一元论出发,王夫之认为宇宙间絪缊不息的气运化成人,气中所涵天道神理为人性。气作为万物的资始者而谓之天,人及其性均来自于天,这就使人在后天做到与天、天道相统一成为可能。而天又是至真、至善而尽美的化身,王夫之育人的终极追求就是使人也达到至善、至真、至美而精神自由的境界,从而与天合一。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不但人格具备了天尽善的健顺之德,而且能了悟自然万物和谐的生命律动,洞彻天人的玄妙之机,把握“天人合一”的无限整体而进入精神高度自由的审美人生境界。王夫之主张,对这一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应贯穿于人生过程的始终。他坚持变化发展的人性论,认为后天人性的形成不但取决于人对天命赋予的不断择取和接受,还会受到教育习染、环境熏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王夫之强调后天的教育与自我修养,其目的即培养乐天知命的圣人。在王夫之看来,实现了至善、把握了至真的圣人人格境界及其社会效用的实现是美的重要来源。在人追求这种至高人生境界的过程中,美既是最终目的又是动力。而要实现这种人生境界及其社会效用,需要人终生不懈地接受教育并自觉地修身养性。人可以通过教育与修身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从而不断确证着自身的价值,并由此获得了情感的愉悦与满足,进而推动着人对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可见,美育因素渗透进自育与他育相结合的育人过程而伴随人生过程始终。王夫之认为完善的人性包涵感性与理性两部分。他重视情感,认为情乃性所授而又下授之于欲,给予情感以适当的满足与协调,可以使感性欲求获得合理的发展与适当的节制,从而使完善和谐的人性得以形成,所以王夫之重视作用于情感的美育。他还认为求知向善的活动有了乐此不疲的情感推动,人才能带着舒畅愉快的心情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对至善、至真的追求才能内化为人内心的自觉要求,从而使内在外在的强制与束缚消融在审美的自由境界中。王夫之还探讨了美育的具体实施途径——诗乐美育。他首先确定了情感是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