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是否能使失稳的腰椎节段恢复生理稳定性和回复正常的活动范围。方法标本制备:5具一年龄的新鲜的小牛腰椎标本,截取L1-5部位置于-20°C冰柜中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排除明显损伤、骨质疏松、退行性变的标本。在室温下自然解冻,剔除所有的肌肉组织,保留韧带、小关节、骨性结构完整。用骨水泥包埋标本上下端。实验力学模型:依次将实验将标本制备成完整组(A组)、半失稳组(B组)、动态固定组(C组)、和全失稳组(D组)、椎弓根固定组(E组)。模型制备:去除小牛L4后部结构包括棘上和棘间韧带、棘突、椎板、上下关节突等,造成不稳定脊柱模型。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将标本置于脊柱万能运动试验机的加载盘和试验台上,对脊柱标本施加静力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纯力矩,使脊柱相应作上述运动。测试原始标本,将应变片贴于椎体正前方中央部位。以100、200、300、400、500N级别依次加载。三维运动试验机以1.4mm/min的加载速度,测试在屈曲、伸展、左右侧弯、轴向旋转等5种状态下的载荷—应变及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强度。用YJ—14数字式应变仪采集应变变化数据。得到腰椎标本固定节段和临近节段载荷——应变关系、腰椎标本固定节段和临近节段载荷——位移关系、腰椎关节主活动度。结果动态内固定组的活动范围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动态内固定腰椎邻近节段的强度影响:腰椎椎体和椎间盘的平均应力强度,较正常标本邻近节段有所下降3-8%,损伤标本应力增加4-6%,而椎弓根坚强内固定时应力明显增大11-12%(P<0.05)。结论动态棒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既可以维持腰椎的活动性,又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的稳定性,实现了动态固定的目的;动态棒固定系统由新型钛合金材料组成,为防止固定失败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