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阳市地处四川经济最发达的成德绵地区,承担东电、二重、东汽等一系列国家重要的工业项目建设,工业总产值居四川省第二位。然而多年来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并伴随着人口的不断集聚,让城市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态问题日渐凸显,并演变成为德阳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时不容忽视的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因此,本文利用德阳市2006-2017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其生态安全状况;结合GIS可视化分析从空间角度上进一步综合评价;并应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德阳未来十五年的生态安全状况,希望为德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提供技术支撑。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德阳市2006-2017年的能值生态承载力、能值生态足迹、能值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等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研究,发现12年来德阳能值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平稳,年平均值为0.4650hm~2/cap;能值生态足迹波动幅度较大且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量0.1759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赤字也表现出波状下降的特点;万元GDP生态足迹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减小,尤其草地减少最明显,表明德阳市资源利用有一定改善。2)基于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发现德阳市的生态压力指数在波状变化,且整体具有下降的趋势;生态多样性指数在稳定增长;生态协调度指数变化不明显。除2013年外,德阳市其余年份的生态环境均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3)结合GIS可视化分析,得出德阳市目前的生态足迹总量具有下降趋势;全市都处于生态赤字,罗江和广汉的生态赤字变化较为剧烈,旌阳、什邡和绵竹有所下降,中江变化较为平稳;生态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的有旌阳、罗江和什邡,其中旌阳下降最多,广汉、绵竹和中江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而广汉波动最大。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地改善,到2017年除广汉和绵竹,其余地区的生态安全等级均已转为较安全等级。4)基于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通过DPS软件预测德阳市2018-203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现德阳市在未来十五年里生态安全状况将逐步由生态不安全状态转为生态安全状态,生态压力将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