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防治滑坡的传统措施,例如排水、减载、挡土墙等工程相比,抗滑桩具有施工简便、抗滑能力强、效果突出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传统的抗滑桩设计方法偏于保守,安全储备大,借助于优化设计技术往往可以使得设计更加符合工程需要,因此二者综合进行分析成为近年来抗滑桩设计的一大趋势。某铁路线DK815+715.015-+809.775段边坡采用单排抗滑桩支护,运用现场监测实验、理论计算及有限元软件ANSYS手段分析原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分析桩间距改变时,抗滑桩位移、内力,边坡位移及边坡安全性的变化,综合考虑选取合理桩距,从而使抗滑桩造价最低、经济合理,提高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抗滑桩设计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条件运用悬臂桩法进行抗滑桩结构内力计算。(2)现场监测实验进行现场数据监测,通过监测了解边坡位移及桩身的位移、应力变化情况,掌握边坡是否稳定,抗滑桩支护效果,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监测表明边坡安全性良好,抗滑桩自身未发生破坏;同时监测数据较设计值偏小也显示设计偏于保守。(3)数值模拟验证分析对上述工程边坡及抗滑桩,运用ANSYS建立三维边坡实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桩距改变对桩间土拱效应、桩身应力、边坡安全系数、位移影响及抗滑桩桩身位移大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间距的增加,桩距等于5.5m时桩间土拱形成,桩距等于6.5m时,土拱消失;桩身应力在桩距为6.5m时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允许值大小;L=6.5m时,抗滑桩支护效果已很难发挥,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不变。(4)抗滑桩优化综合土拱效应、抗滑桩结构安全及经济造价,给出优化桩距建议值L=5.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