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又称为Pipkin骨折,文献报道其占髋关节骨折脱位的4%-17%,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这种损伤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由于这种损伤较少,病人数量有限,最佳的治疗方案仍存在着争议。本文就从解剖特点、发生机制、诊断、骨折分类、治疗方法、预后、并发症及进展等做一全面阐述。其最常见的受伤机制被称为仪表盘损伤。在碰撞过程中,司机或乘客的膝关节碰撞仪表盘,使力沿着股骨长轴方向传递,造成髋关节的损伤。碰撞时髋关节的位置决定髋关节脱位是否合并股骨头或髋臼骨折。其分型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是Pipkin分型。这种损伤在诊断时需结合骨盆前后位X线片、髋关节侧位片、闭孔斜位片和髋关节CT检查,防止漏诊。近年来,还有人用MRI检查来评估闭孔外肌在髋关节脱位骨折中的损伤程度,此肌肉保护着为股骨头提供足够血运的旋股内侧动脉。另外,MRI还能更清楚的反映股骨头表面的压缩骨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出现了不同手术方法及非手术方法,但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改变不大。起初骨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以及随后发生的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骨化性肌炎等是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但现在普遍公认的观点是对骨折块解剖复位是决定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治疗是手术还是保守,是固定骨折还是切除,采用何种手术入路仍没有明确的证据。但对于每个髋关节脱位的病人都应尽快复位,但禁忌多次尝试闭合复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我们必须去除关节内的骨折碎块及通过外科手术稳定不稳定的关节。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较快,已由早期金属材料发展为目前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这种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创伤性关节炎,其次为股骨头坏死等。最后,常规使用安全带能预防这种损伤的发生。我院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病人2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16岁-58岁,平均35.2岁。根据Pipkin分型I型10例,II型3例,III型3例,IV型4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1例保守治疗,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行骨块摘除术,1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随访3-28个月,总体优良率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