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个体语言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的主要手段,而语言又是个体为了组织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别有效、关键的工具。就针对汉语教学而言,语文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又是培养学习者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个体语言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可以说,语文学习是绝对离不开思维发展的,而思维能力的提升又必须要以语文作为基础。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就是在“顺应”与“同化”两种机制不断作用下而逐渐地实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平衡水平状态不断转变的过程,同化更多的是量变,而顺应更多的体现的是质变;小学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同化”与“顺应”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中的辩证统一,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题材相同的作品、观点不同的作品以及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等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在比较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将原来的“旧知”进行系统地梳理分析、再现,从而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的目的,最终为促进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认知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昆明市禄劝县屏山小学为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问题;以认知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揭示了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比较点”选择不够理想、比较阅读方法“选择不当”、尚未构建起完善的比较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深入地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并从教师维度、学生维度、学校维度等提出了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措施,这对于解决小学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