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表面波(SAW)技术的高温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表面波(SAW)传感器具有微型化、轻质化、灵敏度高,温度稳定性好,平面结构工艺便于大批量生产,可以通过天线设计来实现无源激励以及无线传输等优点,因此在安全工程、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被较为广泛地应用。本文就高温复杂环境下金属结构件的健康监测所面临的传感灵敏度不高,系统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展开声表面波(SAW)应变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针对高温环境下(存在温漂,最高环境温度可达250℃)的金属结构件实时高灵敏度(高于50Hz/με)应变监测的需求,基于SAW原理提出了两种以41°YX铌酸锂压电单晶为衬底的谐振器,介绍了SAW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比较了SAW器件类型及其应用场合,结合SAW理论确定了该谐振器的主要结构参数,成功研制出原理样片,针对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在金属结构件高温应变测试中存在的传感精度问题,探索了黏贴式应变传感器器件的应变传递迟滞机制,制定了实验测试方案,并搭建温度、应变测试平台,完成了原理样机的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AW谐振器叉指换能器(IDT)的结构设计可以在不影响器件温度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器件的应变灵敏度,应变灵敏度可达214.29 Hz/με,提升程度约为19%。并针对基于铌酸锂衬底器件的频率温度耦合系数(TCF)较大且无法在温漂环境下维持稳定传感性能这一问题,论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铝(AlN)衬底的SAW谐振器,借助Comsol等仿真软件设计了该谐振器的结构,通过设计MEMS工艺流程,制备出了耐高温应变传感器芯片,TCF由铌酸锂SAW应变传感器方案的-83 ppm/℃改善了近60%达到-27.9 ppm/℃。最后就AlN压电敏感薄膜的改性进行了讨论,为下一代应变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储备。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阐述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并确定应用环境条件;针对高耐热、高应变灵敏度、高温度稳定性的金属结构件监测传感器的需求,提出了基于SAW原理的应变传感器结构,建立了应用环境下的应变传感灵敏度预测理论模型,制备了传感器的原理样片,并确定实验测试方法,搭建温度、应变测试平台,完成温度稳定性测试以及应变传感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研发的SAW应变传感器芯片能够满足应用环境需求。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凯米走过了10N年的难忘历程,创业、发展、坚守。不断成长壮大,创造了中国镜片企业发展的传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凯米光学有限公司于2月21日在上海艾福敦酒
腐蹄病是危害养牛产业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的牛场腐蹄病发病率可达到30%左右,此病在出现跛行的蹄病中占到40%~60%。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蹄间隙皮
松辽盆地致密油勘探已经成为大庆油田4000×104t稳产的工作重点,由于致密油钻井通常采用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技术工艺,在压裂前根据脆性对压裂参数进行设计,对于压裂效果
近几年,对Deep Web的研究和实践,尤其在商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定实质性的成果。但在对网络数据库内容获取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就Deep Web数据库内容的获取展开研究,设计一种属性值图的方法,从图形角度对数据库内容遍历,最终获取DeepWeb内容。通过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获取的大量Deep Web内容,用户可通过搜索引擎更方便快捷地查找,大大提高了索引的覆盖率和效率。
在自制的连铸设备上,通过工艺参数的合理匹配,成功地制备出外层为铜内层为铝,外径为40mm、铜壁厚为8mm、长为80cm的铜包铝棒坯。试验发现铜液的熔化温度、结晶器水冷铜套与石墨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Web服务组合,提出一种使用动作时序逻辑TLA(Temporal Logic of Actions)进行Web服务组合的方法。Web服务组合与工作流有着共同特征,首先根据工作流的基本控制模式,将服务之间的关系用TLA进行描述,然后提出了基于图的宽度优先搜索的Web服务自动组合算法,并采用TLA模型检验器TLC验证组合逻辑的正确性以及是否存在死锁问题,最后给出了现有的Web服务组合平
意德拉半固态流变压铸工艺与其他半固态压铸工艺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利用常规合金,使用现有的压铸设备和工艺,就能减少气孔、缩短压射循环周期时间并延长模具寿命。压铸件成本的降
目的:探讨使用B超技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1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B超组和X线组,每组各70例患者。为B超组患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迈入了新常态。面对现阶段下所呈现的需求疲软与产能过剩这一矛盾,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有效促进全国经济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