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作者以国内一些学者从思考力水平这个角度把数学教学认知水平分为机械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探究性理解水平三个层次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分析了各层次认知水平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然后以此为初中数学教学分析框架,揭示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国外关于“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和推理,学生获益最大,而低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几乎不可能产生高水平认知”的案例研究成果。再次,作者反思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教育理论分析得出影响数学教学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 认知活动与情意状态的互动;(2) 内容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呈现;(3) 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的关联;(4) 结果反馈与进程调节。这四个因素综合作用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作者基于中学的教学实践,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学片段)分析,归纳得到了保持初中数学教学高认知水平的八个策略:(1)创设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的情境;(2)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3) 教学表述清晰而非灌输;(4) 组织层次递进的变式教学;(5) 找准固着点与搭好脚手架;(6) 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评价高水平;(7) 及时反馈与适时调整;(8) 教学媒体运用高效能。这八个策略可以作为初中数学高认知水平教学的一个可资参考的方向。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持高认知水平教学的策略分析,作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保持高认知水平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长期保持高认知水平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