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粉酶与全细胞催化剂协同催化转化菊粉合成甘露醇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ikongq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露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醇,目前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传统生产甘露醇的方法成本及能耗较高,因此具有高选择性、低能耗的生物转化方法备受关注。其中,利用全细胞催化进行甘露醇的生物合成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前景的生物合成路线。然而,成本较高的果糖底物是制约该方法实现产业化的瓶颈问题。菊芋是一种可在边际化土地生长的富含菊粉的能源植物,菊粉通过菊粉酶的水解可作为一种廉价的果糖资源。因此,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实现菊芋中的菊粉向甘露醇的转化,对于开发低成本的甘露醇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来源的甘露醇脱氢酶及Mycobacterium vaccae来源的甲酸脱氢酶的共表达载体,并与表达葡萄糖辅助蛋白的表达载体共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构建了一个可将果糖转化为甘露醇的全细胞催化剂Strain I。该全细胞催化剂在pH 6.5,温度为30℃时,具有最高的转化效率,甘露醇的产率可达到0.91 g/g。构建了菊粉酶表达载体,并转入全细胞催化剂Strain I中表达,构建了全细胞催化剂Strain II。经过酶活力测定及SDS-PAGE分析,发现菊粉酶在胞内大量表达但严重影响了甘露醇脱氢酶及甲酸脱氢酶的表达,导致Strain II无法实现甘露醇的合成。因此,为实现以菊粉为底物向甘露醇的生物转化。本论文建立了Strain I与高活力的菊粉酶协同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了以菊粉为底物利用全细胞催化进行甘露醇的合成,甘露醇的产率可达到0.93 g/g菊粉。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拓宽全细胞催化剂的底物选择范围,建立以能源植物菊芋中的菊粉为底物实现甘露醇的高效合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早期恒牙患者的舌骨位置。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 ,每组 30例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进行比较分析。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应用及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放疗技术的应用发展,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出现,鹅口疮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作者对鹅口疮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平行和偏移投照根尖片在诊断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130人的13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每颗患牙术前均需拍
腺样体肥大与儿童牙颌面畸形的形成有很大的相关性。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张口呼吸,对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牙颌面发育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腺样体肥大的病因、诊断,和其所致张口呼吸
目的观察具有胶原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2、8、9在乳牙牙本质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检测其在乳牙牙本质中的相对含量。方法选取因滞留拔除的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PTEN、PI3K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口腔鳞
相变材料是能够利用物质相态变化时的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转化和利用的一种材料。在能源供给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该类材料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0世纪初,西方世界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是由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开创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二是发端于俄国、苏联而由西方一些共产党理论家所全盘接受的第
目的了解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为北京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5岁城乡常住儿童共792名,男女各半,按《第
合同盖章是合同当事人经过协商,在确定权利义务内容的合同书上加盖印章的行为。合同盖章与否不仅影响合同成立,也将直接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盖上自然人名章或法人公章就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