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与人口数量的增长,野生动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已为人们所知。在保护与利用这类资源的手段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手段,希望通过驯养繁殖来达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循环利用,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专门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 在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我国通过驯养繁殖拯救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驯养繁殖的经济动物品种琳琅满目,在毛皮、药用、肉用、观赏经济动物的开发利用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我国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立法从建国后开始,到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调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我国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变化,该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明显。立法上缺乏对生态主义与多元环境利益的立法目的考量,法律法规之间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及科学性。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本法律制度中,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没有合理区分野外与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及产品;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行为没有区分商业性利用与生存性利用。单个的法律制度中:产权制度不明晰;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可证制度过于强调等级保护;经营利用制度管制过严;征收资源保护管理费制度缺乏市场调控;野生动物疫病的法律制度缺乏针对性与防范机制等问题的存在,对现有法律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影响,同时我国还缺乏生物安全、动物福利法律制度的设置,也不利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发展健全。 对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修缮应以科学界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相关概念为基础,从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现状与上述问题的研究分析入手,以此确定完善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基本方案。首先要对法治理念进行调整,从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理念出发,走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在法治理念中体现生态伦理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对立法与基本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改革与健全,提高立法水平,完善相关基本法律制度,实现法治理念的目标,达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首先,简述了丑角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职业文化内涵。 继而,阐明了丑角文化对禅宗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观点。 禅宗观念方面:就本体观而言,丑角文化消解与嘲谑主流文化的精神
目的 高尿酸血症肾病与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比较炎性因子IL-1β和IL-18水平,探讨炎症因子在高尿酸血症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宝
历史街区,大多地保留了某一地域在一定时期内该城镇的历史风貌与传统文化,并折射出独特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深层社会结构,表现出很强的文化特征、历史传承和人
本论文综合利用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重结晶等各种手段,对椒目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
工业的现代化使人们的生活状况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导致气体越来越复杂,人类生活在气体包围的环境中,气体对人类的影响非同一般。气体浓度问题日益严峻,
城市作为具有自身独特社会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伦理实体,形成了具有流动性、陌生性和计算性等特点的伦理关系,和具有建构性、异质性和功利性等特点的伦理秩序。现代性视域中
针对某钢结构住宅室内部分部位产生发霉的问题,通过对发霉部位表观分析、楼顶及采暖状况查验,特别是结合钢结构住宅自身结构特点,分析并确定了问题产生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维修
目的:从临床第一手资料——医案的统计结果研究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方法:以Visual FoxPro 6.0为开发平台,编制中文操作界面及相应的数据库结构,录入历代医案,建立数值
三大航空运输集团成立后,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形势和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大型航空公司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中国航空业的管制在不断放松,进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这样
经管缺陷是一类严重的先天缺陷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神经管缺陷的发生可能与DNA甲基化异常有关。本文对发育期胚胎神经管形成相关基因甲基化及神经管缺陷相关的DNA甲基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