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磁流化床内纳米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vx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小流化床反应器由于具有较小的体积,不仅传热和传质特性良好,还利于节能,减少污染物,提高反应效率。微小流化床引入磁场,可以强化传递与反应过程,使得微小磁流化床反应器在气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微小流化床中纳米颗粒的流动特性可以更好的认识毫米级尺度下流化床的流化机理,同时对微小磁流化床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题应用GAMBIT2.2软件和FLUENT6.3软件系统地研究了微小流化床内纳米颗粒在不同的床径、表观气速、分布板结构、分布板开孔率、磁场强度以及有无侧壁辅助进气等条件的流化特性和流体动力学行为。讨论了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颗粒的沟流、内循环、壁效应及床层压降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小流化床内颗粒随着气速的增大逐渐开始流化,当速度为0.20m/s时,纳米颗粒被气体输送出流化床,成为输送床。纳米颗粒从开始流化到被输送出流化床,其流化介质的速度变化范围并不大。针对均匀布风流化床内颗粒分布不均和颗粒沿壁面上升严重的现象,设计了不均匀布风板流化床,改善了颗粒流化质量。随着开空率的增大,气泡的体积也逐渐增加,流化床底部形成较大的气泡。随着流化床床径的增加,壁效应减弱,颗粒流化质量提高。通过在流化床侧壁辅助进气,使流化床内形成较多旋涡,颗粒内循环较好,气固充分接触。在内径20mm微小磁流化床中,考察了磁场对纳米颗粒动力学的影响。磁场可以抑制纳米颗粒的沟流,实现稳定流化。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对粒子速度、体积分数和颗粒温度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瞬时速度和颗粒温度都随磁通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其他文献
电液伺服式疲劳试验机广泛应用于各类疲劳测试,其关键元件是控制阀,价格高昂的滑阀式电液伺服阀限制了该类试验机的推广应用。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具有结构简单、较高的开环控制精度、价格低廉、抗污染能力强、能够对激振波形的频率、幅值和位移偏置进行调节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论文以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及其液压激振系统为对象开展研究,主要内容有:(1)设计一种应用于疲劳试验台的控制转阀结构,并全面分析了该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聚合条件温和,能有效调控聚合物结构,是可以替代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活性聚合物及嵌段共聚物的新途径。单电子转移(SET)和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活性自由基聚合是以卤代烷烃为引发剂、铜/配体或连二亚硫酸钠为催化剂,适用于(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St)、氯乙烯(VC)等诸多单体的CLRP方法。针对丙烯酸酯SET-DT活性自由基悬浮聚合存在的引发剂用量过大、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可再生化石能源过度开采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温室效应、雾霾等日益严重,同时燃料及化工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使以可再生的生物质尤其是低品位油脂为原料制备长链碳氢化合物成为生物质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从油脂出发制备生物航空煤油的方法主要是加氢脱氧技术,该技术存在氢耗大、原料成本高、气液相产物难以分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以低品位油脂为原料,在无氢源条件下非临氢脱羧/羰制备生物航空煤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施工技术是当今地下管线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传统的物探测量技术对基于此方法施工的地下管线的形状与位置信息的获得有诸多限制,如地质条件、埋置深度
活性炭负载贵金属钌催化剂已在加氢还原方面显示了优异的性能,并应用于众多加氢体系。本着开发更为高效的加氢合成工艺的目标,本论文以贵金属钌为活性金属,分别用生物质还原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 Ru/AC和Ru-Ni/AC两种催化剂,并应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饱和加氢体系。分别研究在钌基催化剂作用下两个体系液相饱和加氢的性质,得到最佳饱和加氢条件。并通过对催化剂的一系
期刊
USB(通用串行总线)技术正在迅速发展,USB协议从1.1过渡到2.0,而作为其最重要指标的设备传输速度也从1.5Mbps的低速和12Mbps的全速提高到如今的480Mbps的高速。简单来说,USB系统
本文以21Occ/rev恒压、电比例排量复合控制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传递函数进行频域分析,揭示了恒压泵控系统因小排量工况相位裕度不足而引起稳定性差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增大旁路泄漏提高系统阻尼进而提高小排量工况压力稳定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文章通过对液动力理论研究,结合FLUENT仿真分析,量化评估了斜孔节流方式减小液动力的效果;最后通过AMESIM仿真模型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