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关于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多取文学角度,其成果之丰硕已形成“张学”,而从美学角度切入关注者较少。本文采用美学视角从张氏作品的情感基调、人物的审美风格、小说的叙事方式及华彩语言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小说创作的美学特征。我们认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情感基调是悲剧性的,而这种悲剧又是“不彻底”的,反映于她笔下的小人物——他们的凡俗人生中没有大喜大悲、大善大恶,“爬满虱子的华美之袍”是她对人生的终极概括;张氏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去褒扬艺术形象的真善美,她将目光投向于人物的审丑,在她的笔下,他(她)们的面貌、形体及言谈举止多是丑陋的,而这种丑陋是其生活的匮乏与不够、内心的紧张与不安的表现;张爱玲小说的叙事审美风格也极为独特,她以“讲故事”的叙事结构增强其小说的通俗性,而其中传统文学最不常见的“反高潮”技法则有来自西方文学的影响;张爱玲小说语言极尽华美且有张力,其中的古典美源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借鉴,同时又有着丰富的音乐美、色彩美,阅读张氏小说,是读者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一场审美盛宴。张爱玲小说以其独到的美学特征迥异于其他作家,她对人生悲剧感的把握、人物审丑的独特视角、“反高潮”的张弛叙事及张氏独有的华彩语言,使其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