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能够对mRNA进行加工,包括加帽、甲基化和聚腺苷酸化。病毒mRNA的甲基化对于mRNA的稳定和病毒蛋白的翻译十分重要。单节段负链RNA病毒具有独特的mRNA帽甲基化机制。水疱性口炎病毒L蛋白第Ⅵ功能域,具有guanine-N-7(G-N-7)和ribose2'-O(2'-O)甲基转移酶催化活性,而这两个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共用一个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位点。不同于常规的mRNA帽甲基化,水疱性口炎病毒2'-O甲基化过程先于G-N-7位点甲基化,且对后者有促进作用。为了完成甲基化,RNA底物必须与甲基转移酶结合。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水疱性口炎病毒L蛋白第Ⅵ功能域一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可能具有对RNA底物识别的功能。通过水疱性口炎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应用基因定点突变对预测的RNA底物结合位点进行检测。发现对氨基酸残基位点Y1650,F1691和E1764的丙氨酸突变导致彻底破坏G-N-7和2’-O两个位点的甲基化。
通过对Y1650和F1691两个氨基酸位点用不同芳香氨基酸进行替换突变研究,结果表明并没有影响甲基转移酶活性,显示芳香氨基酸对于RNA结合和进一步的甲基化的重要性。而VSV MTase上E1674不可替换,该位点分别以天冬氨酸(D,相同极性),谷氨酰胺(Q,相同尺寸)和赖氨酸(K,改换极性)进行突变替换,结果表明:均明显消减G-N-7和2’-O甲基化。
三维结构模型预测显示Y1650,F1691和E1764与牛痘病毒2’-O甲基转移酶VP39上的Y22,F180和E233位点具有相当的功能。总之,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以下基因和生物化学上的佐证:两个mRNA甲基转移酶使用同一个RNA结合位点,同时,RNA底物的识别需要底物与甲基转移酶上的芳香氨基酸相结合。
之前的研究表明:重组病毒VSV-E1764A,VSV-S1827A,VSV-Y1650A和VSV-F1691A甲基化能力致弱。通过蚀斑试验和成长复制特性分析,发现这些重组病毒在细胞毒性上致弱。通过口腔灌服途径将106PFU的重组病毒接种5周龄BALB/c小鼠,研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重组病毒VSV-S1827A,VSV-Y1650A和VSV-F1691A对于小鼠致病性减弱,而VSV-E1764A仍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免疫后的小鼠用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进行攻毒,发现VSV-S1827A和VSV-Y1650A能够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能够保护小鼠免于攻击。总之,甲基化酶致弱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S1827A和VSV-Y1650A不仅对动物的致病性减弱,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因此,甲基化酶致弱的水疱性口炎病毒可能成为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