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IgG4相关性疾病,往往伴有血清IgG4水平增高和胰腺外器官损伤,占所有慢性胰腺疾病的2%左右。由于胰头肿大和胆道后壁扩张,临床上多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血清IgG4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血清学标志物。当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IgG4在疾病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精典抗体理论认为:一个成熟的浆细胞能够产生一种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κ链或λ链)组成的完全对称性的抗体分子。在过去的10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IgG4是一种动态的抗体分子,能够通过“半分子”(通过二硫键连结的一条重轻链对)交换的作用形成具有两种抗原结合位点的非对称性抗体。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大量的IgG4亚型构成的κ/λ杂合抗体,这种分子由两条IgG4类型的重链和一条κ轻链和一条λ轻链组成。因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通常伴有血清IgG4浓度的升高,所以我们尝试研究杂合抗体对于AIP的诊断以及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我们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杂合抗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首先,利用抗人λ轻链的单克隆抗体包被ELISA板,再利用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人κ轻链的抗体作为检测抗体,摸索各反应条件使之达到最优化并进行检测体系的验证。我们检测了总共338例血清,包括61例AIP、74例胰腺癌、50例急性胰腺炎、40例慢性胰腺炎、15例混合性胰腺疾病和98例胰腺正常的疾病对照,研究表明,杂合抗体在AIP、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混合性胰腺疾病和胰腺正常的对照组的中位数和范围分别为6.75AU/mL (1.53-55.5 AU/mL),2.06 AU/mL (0.26-4.97 AU/mL),2.06 AU/mL (0.86-4.94 AU/mL),2.04 AU/mL (0.93-6.1 AU/mL),1.61 AU/mL (0.94-4.87 AU/mL)和2.05 AU/mL (0.42-7.2 AU/mL)。 AIP中的杂合抗体水平相比于非AIP组明显增高(p<0.001),而在非AIP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66)。为了评估血清杂合抗体对于AIP的诊断价值,我们建立了不同的临界值来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从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可知,最佳的临界值为4.04AU/m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3%,91%,66.2%,95.5%,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1),杂合抗体鉴别诊断AIP与胰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87.8%,与单独的血清IgG4相比,杂合抗体联合血清IgG4能够在特异性变化不大的情况下(85.9% vs.87.7%)明显提高诊断实验的敏感度(90.2% vs.78.7%)接下来,我们研究了AIP病人杂合抗体的生成机制。利用尺寸排阻色谱、亲合柱纯化和非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绝大部分杂合抗体以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形式存在。血清杂合抗体与IgG4浓度明显正相关(r=0.772,p<0.001)。通过一种新的磁珠亲合分离技术证实,绝大部分杂合抗体属于IgG4亚型,而且,杂合抗体能够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通过“半分子交换”的方式产生。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杂合抗体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诊断AIP和鉴别诊断AIP与胰腺癌的血清学标志物。大多数杂合抗体以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形式存在,杂合抗体水平与血清IgG4浓度密切相关,可以在不同的IgG4分子之间通过“半分子交换”的作用生成,这些发现能够有助于理解IgG4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其它IgG4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