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的三种不同池塘(养殖过程投饵的鲫鱼养殖池塘(N1R7)、不投饵料的背角无齿蚌高密度(N4R6)养殖池塘和低密度(N1R3)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相关的水体理化因子(温度、pH、浊度、透明度、溶解氧、总固溶物、盐度、电导率和电阻率)进行为期一年的周年逐月取样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养殖类型池塘中藻类群落种类组成、生物量大小、优势种构成、物种多样性程度以及各项理化因子的变化等。研究结果如下: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逐月共12次对南泉养殖基地的三个不同池塘的调查共鉴定出藻类7门72种,其中绿藻门在种类数量上占据优势,共有43种、蓝藻门其次,共有14种、硅藻门共有11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和金藻门都只鉴定出1种。在研究周期内,对各个池塘中藻类生物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夏秋季节的各池塘藻类生物量均维持较高水平,至冬春季节较低。前半年中,各池塘藻类生物量均呈现逐月增加趋势,而在后半年,池塘N1R3生物量降低趋势明显,池塘N1R7有降低趋势,而池塘N4R6上下波动变化。三个池塘中藻类生物量在上半年呈现池塘N1R7>池塘N4R6>池塘N1R3的趋势,而在下半年则呈现N4R6>N1R7>N1R3的趋势。各池塘生物量周年变化范围在0.44×106 cell·L-1-59.94×106 cell·L-1之间。各池塘中藻类总生物量与水体中浊度、温度和pH等理化因子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各池塘藻类群落优势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藻门在生物量占据绝对优势,蓝藻门中的种类也多为优势种。其中,池塘N1R7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四尾栅藻、蹄型藻等;池塘N4R6中的藻类优势种种类较多,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螺旋藻、双对栅藻、单生卵囊藻、小球藻、尖针杆藻等;而池塘N1R3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小球藻等。对各池塘藻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各池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周年变化范围在0.50-2.59之间,全年中多样性指数最高出现在3月份的池塘N1R3,达到2.65,最低出现在10月份的池塘N1R3,为0.50。研究结果显示,饵料投喂可引起养殖池塘的富营养化和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快速增殖:同时,养殖池塘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也明显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