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坪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发育双重构造,构造变形复杂,勘探程度低,因此研究柯坪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对于揭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地质勘探,研究了地层露头特征及地表构造变形,完善了综合地层柱状图;通过地表地质剖面和地震地质剖面的构造解析,详细论述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通过野外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柯坪冲断带低温热年代学,分析其隆升年代;利用2Dmove软件制作平衡剖面,研究构造形成演化过程。最终,通过分析油气地质条件等预测了该地区的油气前景。柯坪冲断带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区、上下分层”的区域构造特征。平面上,柯坪冲断带自北向南存在4-6排冲断褶皱,以皮羌断裂为界划分为东西两段,即柯坪冲断带西段(即西克尔区)和柯坪冲断带东段;剖面上,柯坪冲断带具有双重构造的特征,浅层以叠瓦冲断构造组合为主,断层呈上陡下缓的犁式,向北最终滑脱到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膏岩层之上,深层构造是以基岩滑脱面为底界的拆离滑脱构造,上下构造层呈相互叠加、叠置的关系;皮羌、萨尔干等断裂具有调节构造变形强度、位移速率和位移大小的转换断裂带的特征。柯坪冲断带主要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1)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460-299Ma),古南天山洋闭合形成南天山残余洋,柯坪地区处于活动陆缘区;(2)海西晚期(270-250Ma),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地块碰撞,南天山残余洋闭合,柯坪冲断带初步形成;(3)印支早期-燕山期(250-65Ma),柯坪冲断系处于削顶夷平阶段;(4)喜马拉雅中晚期(23Ma-至今),由于印度板块在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帕米尔微地体的楔入,南天山造山作用再度活跃,自北而南的大规模推挤与由西向东的斜向旋转等应力的相互作用,柯坪冲断系再次向南、向东冲断,同时基底构造作用活动,产生向南的叠瓦构造楔,对浅层构造变形进行改造,柯坪冲断推覆构造系基本趋于形成。柯坪冲断带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露头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经研究认为萨拉姆布拉克背斜、地下隐伏构造以及哈拉峻盆地等区带可能存在油气聚集,尤其是哈拉峻盆地及隐伏构造,可能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首选目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