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合金口腔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对纯钛微弧氧化膜层(Micro-arc Oxidation简称Ti-UMAO)进一步组装具有骨诱导活性的物质褪黑素(Melatonin简称MT),并以硅烷为中间偶联剂(silanes简称SCL),植入动物体内后,从界面形态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角度评价经UMAO处理的复合涂层在钛合金种植体中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结合效果,希望能为缩短种植体骨结合时间提供新的植体表面处理方法及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螺纹状钛种植体经微弧氧化(UMAO)处理基础上,利用硅烷/褪黑素溶液制备Ti-UMAO-SCL/Ti-UMAO-SCL-MT涂层的种植体。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分为3组,将72颗制备好的试件随机植入兔的双侧下颌骨内,于术后2、4、6W分别处死动物,处死前定期对各组动物进行活体荧光标记,利用CBCT、扭力实验、免疫荧光等观察方法,对比分析组间及各组的成骨能力及种植体-骨界面早期成骨情况。结果分析:观察植入后2W、4W、6W的CBCT影像显示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种植体周围尤其植体-骨界面处的低密度影像逐渐缩小,种植体周围密度逐渐升高,说明材料同骨组织间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W、4W、6W的扭力实验结果显示C组与骨的结合力分别是29.07±0.35N·cm、59.44±0.60 N·cm、58.26±0.66 N·cm,高于A组18.36±0.95N·cm、32.20±1.20 N·cm、38.02±0.36 N·cm和B组21.70±0.83 N·cm、39.29±0.39 N·cm、46.54±0.68 N·cm;荧光显微镜观察植入后2W、4W、6W的硬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随时间的延长,3组的荧光带均增宽,其中以C组最为明显,且在相同时间段内C组的荧光标记也是最强的。结论:钛表面利用微弧氧化技术经后处理工艺得到的复合涂层可以提高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以制备的Ti-UMAO-SCL-MT复合涂层成骨时间最短,新生骨组织生成的量是最多,它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之下也是最佳的,作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是可靠、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