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参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BRI: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并与中国政府签订相关协议。“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沿线各国虽然资源禀赋各异,互补性较强。但是部分国家与中国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产业布局与贸易模式的相似性,也存在很强的贸易竞争性,比如中国与多数东盟国家。另外一方面,网络分析方法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可视化方法能够更好地分析整体的贸易竞争关系的拓扑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变。本文立足于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的目标,利用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相关分析指标,建立贸易竞争关系网络,并利用QAP分析方法对贸易竞争性的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对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国际贸易网络、贸易竞争性测度和贸易竞争性的影响因素四方面的文献做了回顾与总结,评述其不足之处;其次,选取50个相关的“一带一路”国家构建全球市场和美国市场的贸易竞争关系网络并选取网络指标与拓扑结构特征;再次,对贸易竞争性分市场域和产品域进行测度,并利用相关概念指标进行网络分析;最后利用QAP方法对贸易竞争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研究显示:第一、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具有较大比较优势,与中东西亚等石油出口国家资源互补关系强。第二,2004年-2016年,整体的“一带一路”国家的竞争关系呈现出减弱局面。但是部分国家贸易竞争激烈,如中国与东盟国家、部分中东欧国家。整体的贸易竞争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且全球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显然要大于美国市场。第三,影响“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竞争性主要因素还要属于考虑到人口、城市层面的各国加权地理距离以及要素禀赋如技术。在美国市场,货柜码头吞吐量和金融信贷相关产业发展也是影响贸易竞争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最后从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正确应对竞争关系、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实现产融结合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