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警示,经济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流动性管理再次被实务界和学界重点关注。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经济发展目标逐渐由追求高速增长转为追求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产业发展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不良资产大规模暴露,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等环境特征的加强使得商业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传统利差缩小,盈利性受到威胁。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新环境下,商业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同时受到威胁,且二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入“两难境地”。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特征始终十分明显。当信贷扩张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等宏观环境变化,就使得优化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更为凸显。信贷扩张新环境下,如何通过恰当的流动性管理,解决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两难问题”,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本文在洞悉信贷扩张新环境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困境及其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将权衡理论引入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中,探讨在提高盈利性和安全性双重约束的条件下,如何利用流动性管理,实现商业银行“三性”之间的再平衡,进而提高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在融合权衡理论和流动性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涉及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的意识问题,讨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的关键特征是什么?第二个方面涉及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新环境下进行流动性权衡管理的触发条件问题,讨论在贷款规模扩张和不良率攀升的刺激下,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如何体现?第三个方面涉及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的实现方式问题,讨论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调整,实现“三性”平衡?信贷扩张新环境因素对流动性权衡调整的程度又有何种影响?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特征及信贷扩张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新环境下面临的流动性管理困境。其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在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进行的权衡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代表,采用部分调整模型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权衡特征。再次,对信贷扩张新环境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的触发条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利用中国112家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新环境下的贷款增长数据和不良资产数据,建立当期和跨期两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检验贷款超常增长、不良率攀升及其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具体影响。接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调整措施和程度进行分析,从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角度,讨论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实现的内在机制,着重考察银行间拆借、债券发行和广义信贷调整在流动性权衡管理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调整的程度进行讨论,特别关注信贷扩张新环境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波动带来的调整程度差异性。最后,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权衡特征、流动性权衡管理的触发条件、调整措施及调整程度等内容进行总结和讨论,形成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为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和监管者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提出了参考建议。本文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平衡的视角,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主要的贡献与创新点体现在:第一,本文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触发条件的讨论中,通过引入超额贷款和不良率的交互项,发现其与流动性权衡管理的积极性高度相关,会影响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权衡的阈值;通过引入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和滞后期解释变量,考察了商业银行对触发条件的跨期反应问题。第二,本文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实现方式的讨论中,将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偏离目标水平作为流动性调整的起点,构建哑变量纳入面板回归模型,发现其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高度相关,讨论了资产端和负债端调整作为商业银行流动性权衡管理措施的过程。第三,本文在对信贷扩张新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讨论中,引入权衡思想,利用部分调整模型检验出流动性静态权衡和动态权衡具有以期限结构为着眼点的关键特征,丰富了已有研究对商业银行“三性”平衡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