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A12、C12为研究对象,发现并从体内外验证其抗炎活性,证明其临床应用潜力,为临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进一步研究A12在体内的影响机制,深入探讨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抗炎作用机制的规律,为活性化合物的研发提供新理论依据及途径。
方法:
1、细胞实验:将受测化合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成由低到高浓度的溶液,DMEM培养基培养小鼠巨噬细胞J774.1A。主要采用ELISA方法考察化合物A12、C12对LPS刺激巨噬细胞所释放的炎症因子TNF-α、IL-6的作用。
2、动物实验: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A12、C1215min后,采用腹腔注射6%醋酸溶液造成雄性小鼠扭体模型、采用右后足趾皮下给予角叉菜胶300ug/paw造成足肿胀模型、采用右后足趾皮下给予2.5%福尔马林20μl造成舔足模型。分别对小鼠的扭体次数、肿胀度、舔足时间进行测定。②采用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由低到高5个不同剂量组的A12、C12溶液,造成急性毒性模型,给药后观察小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14天,记录存活率。
3、机制研究:主要采用RT-PCR方法考察A12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炎性蛋白酶(IL-6、TNF-α、IL-1β、MCP-1、COX-2、PGES、iNOS)及转录因子NF-κB mRNA合成及表达的作用。
结果:
1、细胞实验: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A12、C12均可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所致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P<0.05,P<0.05),且具有较高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随着化合物剂量增大而增强。
2、动物实验:①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A12(10、30mg/kg)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01,P<0.001),明显减轻角叉菜所致足肿胀(P<0.05,P<0.05),能显著减少福尔马林所致Ⅰ相后足疼痛舔足时间(P<0.05,P<0.001)及Ⅱ相后足疼痛舔足时间(P<0.001,P<0.001)。化合物C12(5、15mg/kg)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01,P<0.001),明显减轻角叉菜所致足肿胀(P<0.05,P<0.05),能显著减少福尔马林所致Ⅰ相后足疼痛舔足时间(P>0.05,P<0.001),及Ⅱ相后足疼痛舔足时间(P<0.05,P<0.001)。实验结果显示,A12、C12在动物体内均有较高的剂量依赖性,剂量增大抑制炎症作用增强。②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A12的毒性实验中,5、10、20、40、80mg/kg5个不同剂量给药组在14天内均未见死亡,小鼠正常活动及饮食饮水,无异常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状态良好;C12毒性实验中,5、10、20、40mg/kg4个不同剂量给药组在14天内均未见死亡,正常活动,饮食饮水,状态良好;但80mg/kg剂量组14天内死亡率为80%,死前见行动迟缓,全身痉挛,呼吸急促,死后解剖肉眼观察未见异常,存活动物14日后解剖肉眼观察未见异常。
3、机制研究:A12抑制了LPS刺激巨噬细胞所致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炎性蛋白酶(IL-6、TNF-α、IL-1β、MCP-1、COX-2、PGES和iNOS)及转录因子NF-κB mRNA合成。
结论:
同为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的A12、C12,在细胞ELISA实验中均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炎药理作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抗炎作用越好。在小鼠体内实验中也显示出很好的抗炎效果,证实了细胞实验的结果的正确性,但C12在80mg/kg剂量时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我们对毒性小的A12进行了抗炎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A12抑制了与DNA结合的核转录因子NF-κBmRNA的合成,在转录阶段抑制了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酶mRNA的合成,并且,在炎症因子释放阶段,A12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主要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这说明A12具有整体的炎症反应抑制活性,并且不论体内体外均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加上其安全性较好,使得A12作为抗炎药物的开发具有较大的前景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