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王朝制定了一套考核官吏功过、品行和才能的制度,这便是考课。所谓“考课”,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考,就是考察从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内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是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总的来说,考课就是封建国家依据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定年限,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实际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有鉴于此,考课制度与官吏的铨选任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考课是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因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考课的组织、周期、内容、标准、奖罚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探索与规定。由于唐代的考课制度相对完备和成熟,其规定及运行科学而有效,特别是其所蕴涵的循名责实,奖优罚劣,注重从心理上调动百官尽忠尽职,建功立业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对唐代的吏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使其在历代考课制度中居于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深入研究和全面考察唐代考课制度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唐代官吏管理制度及其对吏治的影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唐王朝对考课制度的重视及其原因、唐代考课制度及其运行情况、考课与吏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唐代的考课制度及其运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来论述唐代的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问题,并揭示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互动关系的成因及其发展轨迹,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所启迪与帮助。本文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探求,一是针对以往在考察考课制度时,专注于考课制度本身且是面上研究的情况而加以改进,着重把考课制度的运转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考察考课与吏治的因果关系。二是试图从吏治建设的角度来考察考课制度,研究与探讨考课的执行对吏治的影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唐王朝的考核制度比较完备、成熟,但由于唐朝中后期在考课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缺失,对制度层面上的更新与建设重视不够,致使唐王朝的吏治日趋腐败,最终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地考察唐代考课制度及其效能与流弊,历史地揭示唐代考课制度及其与吏治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地总结前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将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及公务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有利于实现借鉴古人、资政立事的研究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