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教师背负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责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群体。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个难点问题。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人们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不断进行着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基于当前的时代要求,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围绕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和谐性这一主线展开系统研究。第一,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和谐”视角,从评价理念、评价性质、评价环境、评价目的、评价过程及评价动力六方面阐述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谐性的内涵,突出和谐性意义,不仅关注教师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和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更强调高校整体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的有机融合。第二,以江苏省高校为例,结合专家访谈等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江苏省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探寻影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谐的深层次原因。第三,根据“和谐管理”中对“和谐性”的定义,提出了由构成和谐、组织和谐、内部环境和谐、外部环境和谐及主动适应机制五要素所构成的和谐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和谐性测评指标体系,并探索运用了DHGF算法,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和谐性测评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四,选择江苏省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和谐性测评指标体系与测评模型是有效的,适用的。本文研究成果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同时,对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教师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和高校更好地开展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