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小学三年级习作中面临着高耗低效的困境:学生对于习作“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无动于衷”,习作教学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而活动作文教学这一模式突破了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探索活动作文教学。本文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烟台市芝罘区进行活动作文教学的四所小学作为研究案例,主要结合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建构主义的交互决定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论观点,在梳理前人已经形成的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烟台市芝罘区4所小学的180名三年级学生和6名三年级语文教师的活动作文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同时对活动作文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对当前教师对活动作文教学的认识与理解、过程的实施情况、常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教师的指导状况,和学生的兴趣、过程参与程度、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习作修改的状况,对当前三年级活动作文教学中的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把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当前活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作文内容的同质,学生自主不足、教学形式单调、“假热闹”“低效率”等。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从教师、学生和评改三方面探究了根本原因。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更多的文献资料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三年级活动作文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并从提高教师习作教研水平、落实课堂教学指导、提高反馈评价效果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上,不仅要加强教师对活动作文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活动作文教学的校本培训。在落实习作指导方面,从明确活动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活动内容、加强习作过程指导、重视指导写作技能。在提高评价反馈效果方面:评价内容要丰富、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希望本研究能够使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活动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完善小学活动作文教学的有关理论,引发更多的专家和教师对小学活动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