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通畅络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GN),是引起中老年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常见肾小球疾病,约占其中的25%,发病高峰在45-65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少见[1]。膜性肾病是一组以病理学命名的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弥漫增厚为特征。MN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phic MN,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N,SMN)。相关研究[2]表明,膜性肾病的患者中约有30%将在5-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IM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IMN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机制的异常有关,对于IMN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中医学对膜性肾病的研究多根据其临床表现从“水肿”、“虚劳”等范畴出发,探讨其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断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目的:  评价肾苏Ⅱ治疗IMN的疗效,总结国家级名中医曹式丽教授运用辛通畅络法治疗IMN的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IMN辨证思路及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将66例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控制蛋白尿、控制血压、利尿消肿、预防性抗凝等。对照组:肾炎康复片,治疗组:曹式丽教授经验方肾苏Ⅱ加减。两组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建立临床观察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量化评分,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辛通畅络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本课题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西医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高于治疗前水平,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提升血清白蛋白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标实证以风湿内扰证、湿热内蕴证为主。  (2)本研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并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符合特发性膜性肾病流行病学特点。  (3)肾苏Ⅱ能有效改善IMN患者的临床症状。  (4)肾苏Ⅱ能有效降低IMN患者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并能有效改善IMN患者的肾功能。
其他文献
苦寒指药物味苦而性寒凉,苦寒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泻下潜降等作用。因温病病邪性质温热,故苦寒法在温病治疗中使用机会比较多,使用范围比较广,但若掌握不好分寸,致使
目的:   肥胖是由于患者体内生化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即摄入大于消耗,能量失衡,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体重超常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传统中医
目的:观察苗药活血通脉丹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探索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优化治疗方案,为增强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和两个朋友在一个工业园区盘下一家餐厅,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其间有过欢喜,但最终失败了,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后来者提供参考。我们前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在成本控制和招揽顾客方面。  成本主要来自采购环节。一种蔬菜,从生产领域到消费终端,至少经过5个批发商:农户—小型收购商—省级收购商—省级批发商—市级批发商—县镇级批发商。经过这么多环节倒卖,价格就容易波动,一旦出现暴雨、节日塞车等情况就猛涨。作为一个
目的:比较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