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碳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业碳排放问题更加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规模急剧上升,粮食需求量上涨,农业生产备受压力。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提高粮食产量而加大化肥农药使用量,会引起农业碳排放量上涨,从而引发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农业减排任务迫在眉睫。农业减排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减排目标,科学辨识农业碳排放变化规律和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15年面板数据,利用碳转化系数法估算我国31个省域农业碳排放情况,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ISM模型、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农业碳排总量逐年递增,但总体上增长速率逐渐减弱。在所研究碳源中,化肥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碳排放源,各碳源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肥、农膜、农用柴油、农药、农业灌溉、翻耕。我国农业碳排放量以及碳排强度区域差异明显,主要碳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经济技术水平、人口规模都偏高,其中,碳排强度达到最大的福建、上海、浙江、广东四省临近港口,对外开放水平较高。(2)在所探讨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子中,人口规模、农村教育水平和自然灾害程度属于根本影响因子,会对所探讨的其余12个影响因子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改善人口规模、农村教育水平和自然灾害程度,对我国的碳排放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增大节能减排效果。在所探讨10个评价指标中,对我国31个省域农业碳排放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对外开放程度、森林碳汇、人口规模、技术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公共投资水平、自然灾害、城市化水平。针对所探讨10个评价指标,我国31个省域农业碳排关联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天津、西藏、宁夏、青海、北京、新疆、福建、甘肃、辽宁、海南、贵州、内蒙古、陕西、上海、黑龙江、山西、湖南、云南、江西、吉林、河南、广西、湖北、浙江、重庆、安徽、河北、四川、广东、江苏、山东。其中,天津的关联度最高,农业碳排放较低,山东的关联度最低,农业碳排放最高,碳排问题严重。(3)根据对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构建低碳农业发展机制,确定农业减排目标;二是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减少农业碳排放,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因地制宜,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