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治理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充足和自由的意见表达空间,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暴力问题。网络暴力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网络暴力是指网络用户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滥用互联网自由言论权,将自己放在审判者的地位上,对网络事件中尚未被查证的事实发起舆论攻势,对当事人用侮辱性的词语和恶毒的言语攻击,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事人和家庭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网络暴力”与现实中的一般暴力事件的区别在于,网络暴力是通过网络舆论力量,对当事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或现实中的压力,它并不是真实可见的暴力行为,而是一种虚拟的暴力。笔者认为,用“人肉搜索”的方式对付公权力,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以暴制暴,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理性而不是激情,更不是无限制的暴力。  网络暴力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参与者,无论是对网络世界还是对现实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甚至极为严重的影响,对其进行治理乃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必然趋势。对网络暴力的治理,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网络法律立法,还应当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提高全民选择,辨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发表言论的自律性,同时加强对主流舆论的引导和技术手段的革新,实现对信息网络的综合治理。信息网络的治理,既要做到为网络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又要对信息网络的负面效应予以有效的防范,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其他文献
本系统是用Visual C++编写的导弹伺服机构测试软件.着重介绍了系统方案、实时绘图、数据库调用、动态网页发布等技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社会面貌在短短几十年间历经洗礼,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当我们期盼中华民族的华丽转身之时,却先感受到了蜕变的痛苦,思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