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必要的国家干预。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国在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亦经历着深刻的经济体制转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政府干预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在体制转型,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中并未出现明显衰退迹象的原因所在。我们在承认政府干预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同时,也要深入探讨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所引发的诸多理论问题。譬如: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问题,以及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自身职能的转化等等。似乎从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强有力地坚持着国家干预与政府调控的立场,而在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干预和政府调控在许多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过度”与“缺位”的冲突。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我们有必要借助本文的研究,透过法经济学的视角对国家干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讨论,以期从中梳理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的有效性与政府干预经济过程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或政策建议。本文以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通过运用供求分析以及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对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笔者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范围与方法,从而在整体结构上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其次,笔者就有关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的理论演化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与总结,从而为本文就国家干预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公共选择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等就本文开头提出的政府干预的边界和有效性等问题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回应。进一步地,笔者从多个角度就如何优化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以及如何提高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对策建议。最后,笔者就文章的主要结论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论文旨在透过法经济学的崭新视角对国家干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入的研讨,在对传统国家干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的同时,通过法经济学这一独特视域,结合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进行分析和讨论。论文将围绕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之争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和规制的协调、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的界限和有效性等关键性问题展开深入论述。希望通过对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一方面拓展法经济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视野,丰富该学科在国内经济学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亦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与透视,在提出有关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的政策建议的同时,试图为中国经济体制的后续改革勾画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