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与旅游部的组建,诗与远方的融合再一次且具有正式意义的成为焦点,是行政主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一个领域,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活力相遇的一个热点,其深受旅游者关切,而且还关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思想为文化遗产活化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但目前我国许多传统文化遗产已经脱离了其原来的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变成了一种“死”的静态的文化,或勉强在维持着,如何让过去的“活”在当今还能“活”,变成充满精力的“活”,活化后是否与遗产原真性有冲突等,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单靠政府部门就能得到解决的,因而基于游客参与的文化遗产活化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首先通过对遗产活化、文化遗产旅游及游客参与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遗产旅游和遗产活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遗产活化视角出发,构建了“物-像”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本体即“物本身”是不能动的,因为要保证文物的真实性与珍贵性,而对于作为“物”的“像”,“像”是“非物”的,即可以对遗产的意义态进行活化。与此相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注重与像相对的“像”的物化,让像生成物,即要注重搜集实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馆立堂。论文随后提出了遗产活化的五种路径:遗产修复活化、情景再现活化、环境再生活化、数字化以及创新性活化。在此基础上,以曲阜文化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对曲阜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借助SPSS24.0软件,对活化路径现状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测度、IPA分析等,研究了游客对曲阜文化遗产活化感知的现状。研究发现:(1)曲阜三孔活化感知均值分析中年代感与历史感活化感知度最高,遗产本体活化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亲切与亲近感均值最低,说明静态风貌比重大。(2)IPA分析发现,遗产修复活化的IPA指数最高,满意度与重要度的均值差异最小,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的活化路径,需要继续维持;(3)环境再生活化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的活化路径,需要重点改进。即对“像”进行活化,激发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情景再现活化为低重要性高满意度的活化路径,应当适度调控、合理发展即可。(4)创新性活化、数字化的IPA指数最低,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的活化路径,需要重点改进且优先级最高,并且实证分析发现活化感知的提升对游客忠诚度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曲阜游客的整体忠诚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静态风貌比重相对较大,需要增加产品的内涵性与丰富性,加强游客参与,才能使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笔者基于数据分析的结论提出了针对曲阜文化遗产活化的具体建议:第一,重点保护遗产本体,坚持原真性;第二,优先数字化活化,提升游客感知;第三,加强文创模式的开发,活化氛围的与古人对话;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环境再生活化;第五,开发互动项目,彰显故事性而加强游客参与;第六,适度性的思考有关活化的强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