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溶血活性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RF122β-溶血素(hlb)基因序列,用OLIGO6.0设计一对PCR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zfb的hlb基因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断含有993 bp的ORF,可编码含330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RF122β-溶血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同源性为99.4%。软件分析显示我们克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zfb的β-溶血素氨基酸序列中含有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磷酸酶(Endonuclease/Exonuclease/phosphatase family)和金属依赖性水解酶ELSH(Metal-dependent hydrolase)两个保守结构域,说明我们克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是一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磷脂酶;进化树分析可见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zfb的β-溶血素与其它β-溶血素/磷脂酶既有高度的同源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pMD18-T/hlb及pET32a+进行BamHⅠ、HindⅢ双酶切、连接,将hlb基因定向插入pET32a+,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lb,并转化入表达宿主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融合表达的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水平,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7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9%。表达产物利用重组表达蛋白所带的6×His标签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对其进行纯化,并用96孔血凝板测定重组蛋白的溶血效价,结果显示金葡菌β-溶血素对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278 HU/mg,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9×10~3HU/mg;以血琼脂平板法检测重组蛋白与无乳链球菌的CAMP反应,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血琼脂平板上和无乳链球菌能发生明显的CAMP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克隆并表达了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保存了很好的溶血活性,而且该毒素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活性明显大于绵羊红细胞,显示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具有明显不同于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致病与免疫机理、疫苗设计提供条件。此外,重组蛋白具有和无乳链球菌发生CAMP反应的性质,可用来特异性诊断、鉴别无乳链球菌,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空腔脏器穿孔的声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腹症中78例空腔脏器穿孔进行分析,总结空腔脏器穿孔的超声
目的讨论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情况。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合并的脑梗死患者61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利用超声机械镀实验装置制备了性能良好的铜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铜镀层的外观、结合强度、表面形貌及化学组成,并对镀铜层抗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机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血脂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该次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脑
运用技术创新评价理论,对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调研结果,借鉴其他学者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创建了一套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药品对维护人类与生命健康十分重要,其中药品的开发与研制、销售与生产、管理与整个使用过程是否合理、准确,药学专业的人员会发挥出重要的效用。因此,在药学专业的教学过程
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建设服务型
赋权增能概念自产生以来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心理学、社区发展等领域以及老年人、妇女与残障人士等人群。建筑业青年农民工因生产、身份的时空流动特殊性,在现代婚姻市场上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胃肠间质瘤的认识。方法收集36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GIST肿瘤细胞基本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