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杂居村落语言兼用现象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贞丰县挽澜乡位于贞丰县城西南部,全乡辖挽澜、纳坎、拥跃、窑上、兴农、板光、者塘、店子八个行政村和一个村委会,村寨之间相隔距离大多不超过一公里,境内居住有布依、苗、汉三种民族,布依族人口较多,其次是苗族,汉族人口较少。板光村是一个民族杂居村寨,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汉语地方方言是当地各族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各民族间也有兼用对方民族语言的。本文以该区的布依族、苗族、汉族的语言使用为研究对象,从实地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其语言兼用现象,对各民族在社会交往中的外部语言关系和社会和谐中语言和谐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出于对语言规律的探索,笔者跟随导师在贞丰县境内按居住格局类型对典型的乡镇村落进行了田野调查,走访挽澜乡板光村、鲁贡镇、连环乡坡帽村等,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村落的民族语言使用情况,探讨如挽澜乡这样一个杂居地区民族语言的发展规律,探索和谐的民族关系如何造就和谐的语言关系和和谐的语言兼用环境,故此成文。以下是对论文结构的具体介绍: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目前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包括调查村落的具体情况,人口分布、历史及现状等。第二部分:说明语言使用现状。分类整理语言调查材料,针对调查材料所反映的不同内容作进一步的平面分析,并具体分析其使用状况。第三部分:本文的重点,深入分析语言兼用的现状。在分析调查个案的同时,针对目前语言使用和发展的情况,深入探讨语言兼用的类型、熟练程度、特点和成因。第四部分:对母语和兼用语语言态度的探析。从功能认同和情感认同两个方面客观探讨村民对语言兼用的看法和见解。第五部分:语言关系与语言生活和谐研究。对语言关系和民族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语言和谐在构建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和对弱势语言的关注等问题。第六部分:全文结论。
其他文献
博士生教育,通常基于两种诉求:一种是为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为了科技前沿知识,为了科学研究事业;另一种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治理水平而做贡献。就是说,一种诉求
自组织与学科治理存在内在契合性,学科自组织化成为了一流学科治理的应然机制。然而,自组织下学科治理面临着学术共同体难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学科治理的能动尚待增强;学科林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差异性,难以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从
2003年在没有双截面渡槽的任何设计资料、数据,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钢筋的布置方案均是未知数的情况下,笔者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恰克拉克跨河渡槽工程进行了受力分析.给渡槽工程的建
以对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酯化、仿生氧化偶联、DDQ脱氢、还原和水解等反应步骤,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和苯并呋喃新木脂素
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方向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普遍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