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市场中,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开始发生改变。传统的价值链理论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企业战略相对优势需要从营造价值创造系统——价值星系的角度进行考察。然而,目前的价值星系理论研究更多地关注于处于优势地位的恒星企业以及价值系统内部相互关系的探索,而对行星企业和卫星企业的关注相对较少。由于不同级别的企业所处的地位和分工存在差异,使得这些企业在价值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价值系统的“恒星”企业能够具有独特的战略产业要素和核心竞争力,占据着优势地位。另外,作为整个价值系统的组成部分,“行星”企业能够为“恒星”企业的运行提供足够的支持活动。“行星”企业围绕“恒星”企业的运转,是一个动态匹配的过程,基于自身的优势,“行星”企业可以满足“恒星”构建企业价值创造系统的配套要求,从而使得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可以更好的协作,并且结合卫星企业,对整个价值创造系统起到上下游关联的作用。虽然价值星系理论阐明了“行星”企业的重要性,但在当今的研究中,针对“行星”企业的研究较为鲜见,并且研究范围一般局限在单案例的配套型企业或者是产业集群方面,研究对象也较为单一。鉴于此,本文基于价值星系理论分析行星企业得以嵌入价值创造系统的原因,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苹果iPhone价值系统中典型行星企业的特征进行深度探索,得出最终的要素范畴,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回顾了价值星系理论相关文献,包括对价值星系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等研究,然后对研究对象和类型进行界定;其次,搜集iPhone价值系统中所有的行星企业,根据各行星种类的不同进行类别划分,并依据企业资料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从中筛选典型企业进行深度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归纳总结出其资源要素,对三种类型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出各类型行星企业资源要素,得出配套企业的核心要素特征;最后,根据在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中配套企业的资源要素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升级路径提供个人的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