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其中干细胞冻存是重要环节之一,自体移植甚至一部分异基因移植都需要用到冻存技术,冻存是保证干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重要手段。较为经典的冻存方式是:程序控制降温,降温后再-196℃液氮保存,过程繁琐,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花费较高,但冻存效果好、时间长。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采用-80℃的冰箱深低温冻存外周造血干细胞,该方式所需设备简单,冷冻费用低。本文总结了104例自体移植的病例,采用简易冻存方式,中位冻存时间为30.5天,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冻存前后细胞活性,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以及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回收率的影响因素,解冻回输后临床植入情况,以及对于植入的影响因素,评价这种冻存方式的优劣,从各个方面指导临床,以达到更好的移植效果。实验共分为两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80℃非程序降温冻存外周造血干细胞关于细胞活性,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回收率以及影响因素的观察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自2004年2月至2010年5月,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共104例,动员化疗后采集干细胞,以5%的二甲基亚砜,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为冻存保护剂,采用非程控降温方式。中位冻存时间是30.5天。观察复苏后细胞活性,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结果:复苏后细胞活性为94%,CD34+细胞回收率86%,单个核细胞回收率80.3%,三者较冻存前均下降,前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冻存时间超过半年的有2例,这2例均获得了与短时间冻存相当的细胞活性、CD34+细胞数和单个核细胞数。结论:5%DMSO为冻存保护液,非程序降温保存于-80℃,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高,冻存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仅7.7%。化疗次数多及放疗均明显影响干细胞质量。第二部分-80℃非程序降温冻存外周造血干细胞行自体移植后造血重建以及影响方法:观察104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非程序-80℃深低温冰箱冻存外周造血干细胞后的植入情况,以及CD34+细胞输注量对植入的影响,以及不同诊断、年龄、是否放疗、化疗次数、性别各组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2天(8-20),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4天(5-63),CD34+细胞的输注量以及CD34+/MNC比值与粒系植入时间均呈线性关系,但与血小板植入均未呈线性关系,冻存时间与粒系及血小板植入也不呈线性关系,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放疗以及化疗次数各组间对比植入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CD34+细胞输注量越高,粒系植入越快。此种冻存方式安全、有效,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综上:我们使用-80℃、非程序降温的方式冻存外周造血干细胞,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这种节约资金、人力的干细胞保存方式可以被更广泛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