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是世界各国政府行政干预的主要领域。在这一领域,投资者完全依照产品所传递的信息判断证券价值并进行决策,又因为此种会计信息公共品属性,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较大,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从而使得信息披露的管制成为各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的关键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加强政府管制的同时,国内外证券市场中的各种违规欺诈丑闻也不断爆发,美国的安然、世通,我国的基金黑幕、银广夏、郑百文、蓝田股份、琼民源、东方电子、科龙、凯恩股份、两面针、宗申动力、苏州恒久、江苏三友、酒鬼酒、万福生科、新大地。大量的违规案例导致证券市场信息失真,资源配置扭曲,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影响市场效率,这些市场失灵的表现足以证明要想解决目前市场混乱局面政府管制必须加强。目前状况,加强政府管制有效果吗?政府管制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市场反应吗?当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政府管制应对扑面而来的公司欺诈和丑闻案件时,媒体力量的崛起已经成为影响公司政策制定和应对棘手案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国资本市场而言,2012年底,《大众证券报》采用读者投票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推出“2012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候选名单”,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都是由于媒体质疑最终接受证监会处罚。2012年7月16日,已经过会一个多月的新大地被证监会列入终止审查的名单。它是继立立电子(002257)、苏州恒久(300060)、胜景山河(002525)之后,A股市场第四家已成功过会、但因媒体质疑而被证监会终止审查的案例。这些案例都说明媒体作为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沟通的信息桥梁,在国内外大量公司舞弊事件的揭露和处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媒体作用时,通常单独研究媒体在各国不同的资本市场中是否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但本文将媒体监督(即社会监督)与政府管制(政府监督)结合起来研究,探讨媒体报道对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的影响。这一研究视角不仅是对政府管制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为媒体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理论分析和制度背景分析,本文认为: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的缺陷以及我国媒体自身因素与外界因素的制约,两种监督单独实施管制都会发生“管制死角”,而将两者相机结合,互相补充,能够更好发挥的证券市场的管制效率。本文使用2005-2011年间在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所提供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上述理论推断。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具有正向市场反应,即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公告的确具有信息含量;若媒体在证监会处罚公告之间提前曝光了上市公司的负面消息,则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正向效应更大,即媒体的提前报道促进了政府管制的市场正向效应;第二,本文用违规公司处罚前后的业绩(ROA)的变动来验证违规公司是否做出改变,研究发现,违规公司处罚后一年的ROA显著高于处罚前一年的ROA,即违规公司迫于压力停止了违规行为,进行公司整改,最终提高了业绩;当媒体在证监会处罚公告公布前报道违规公司负面消息,处罚后一年ROA比处罚前一年的ROA增加幅度更明显,这证明面对媒体负面报道所施加的公共压力,企业改正地更为彻底。综合上述分析得出本文结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政府管制具有效率,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政府管制效率。这即证明了我国目前证券管制政府管制与社会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媒体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督两者相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加有效的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透明度,维持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的研究对深入理解通过我国证券市场管制模式以及维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媒体研究文献,本文有关媒体作用的研究并不拘泥媒体自身,而将其与政府干预结合起来,利用媒体报道的信息职能和治理职能,研究在我国现实背景下,媒体对政府管制效率的影响,重点强调两者相互补充,协调互动的监督机制,这种相互结合的监督机制将避免单独管制下的不足并更好的发挥整体的证券市场管制效果。第二,由于研究视角创新,得出的结论更符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管制现实。作为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提高市场管制效率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营造媒体监督职能发挥作用的土壤和氛围,并从制度层面放松政府对媒体的控制;最后,媒体自身也要苦修内功,提升媒体公信度,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并有效促进政府管制效果,维护健康稳定的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