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2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49项准则,新准则倡导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尤其强调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和内部环境的了解。实践经验表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有效地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业务专门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专门化战略对审计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引入波特“五力模型”和“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业务专门化战略的内在和外在动机,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2007年深、沪两市A股全体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总体,得到研究样本1126个,并对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审计业务专门化程度、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审计收费水平、事务所性质等作为解释变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检验了审计业务专门化程度等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审计业务专门化水平之间遵循“倒U形”的相关关系,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专门化程度对审计质量并不存在完全的正向推动作用。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强度过大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在某个行业内若事务所占据过高的市场份额,审计质量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趋势,籍此可以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如何实施审计业务专门化战略、形成规模经济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的相关监管机构如何对审计市场保持合适的监管力度也具有参考价值。